『壹』 礼记大同篇是国学经典吗
《礼记》没有大同篇,你说的应该是《大学》一篇,从宋代成为四书之一。宋代以前没有多高的地位。“大同”一词,应该是《礼记》中《礼运》一章的。
『贰』 请问中国古代各朝代皇室教育的机构有什么例如国子监、上书房、尚书、上斋之类的~
概论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汉其实是秦的延续,而秦又很短,就不讲了。政府的组织,最重要的是看政府的职权分配。第一是皇室与政府之职权划分,第二是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另外,还有军队体系、情报体系、监督体系。现代的政权理论,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较适合中国人理解。这个理论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五权分立论,是指政府的五个治权(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相互分立,各司其职。这是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中对政府权力形式的安排。孙中山何以要在三权之外,增设考试、监察二权呢?孙中山认为, “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至于监察权,孙中山认为,中国自古即有御史监察制度,然而御史台不过君主的奴仆。监察权不仅要监察议会,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其目的在于“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最开始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管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应该有点象中纪委加反贪局加审计署,但这个职能但不完全。这个御史台就相当于监督体系了,相当于台湾的监察院。另外,科举制度,大致相当于孙中山的考试权了,也相当于台湾的考试院。而行政体系中的三省,也隐约有了决策(门下省)、审议(中书省)、执行(尚书省)相分离的制衡制度。
『叁』 大同的国学堂在什么位置
一、大同市大同县的国学堂位于安平路的昊天佳苑附近,具体地理位置如图所示:
『肆』 大同国学教育学校的地址在哪
大同大学
『伍』 《礼运大同篇》算是国学经典吗
算的。来
国学经典的核心是“四书源五经”,其中“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这里的《礼》经基本就指的是《礼记》(“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均列入了“十三经”)。而你问的这篇《礼运大同篇》就出自《礼记》。
描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高出现实世界半步,但理想本来就需要高于现实。
『陆』 大同市国学班主要由谁来上课
大同市国学教育学校的老师有张亦冰老师、马静老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老师。
『柒』 大同国学教育学校的明师都有那些
在大同国学教育学校,你可以聆听净空老教授、徐醒民老师、蔡礼旭老师、钟茂森博士、周泳版杉权老师、刘余莉教授、李越老师、胡小林老师、肖陈颖老师、王琦老师、靳雅佳老师、刘芳老师、刘克成老师、吕明晰导演、李慕松老师、王希海老师、刘苏老师、蔡玉霞老师、肖先华老师、王凤云教授、李富华教授、掌法厅长、张瑞老师、张亦冰老师等老师的课程,他们不只是把国学讲出来更是把国学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