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亲子教育可以考什么证件
你可以上网查查大地幼教台湾的,再中国有它的分机构,不知道湖北有没有,北京和珠海有,在那里有亲子教师培训的地方也是教委唯一认可的,一年只培训3--4批,一批大概有200人,因为每次培训的费用都不等,所以不知道培训费是多少钱,大概也就几百块钱,我有北京地区的电话,你可以打打咨询一下010-67171806
⑵ 亲子教育培训
大型高清电视动画系列片《中华弟子规》,是妙音动漫继《中华德育故事》之后,又一部恢弘巨著,本动画是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唯一推荐动画,也是亲子教育培训的在家里可以完成的一个经典教育制作。
⑶ 如何对待亲子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代家长们普遍的梦想,孩子的教育得到了父母们高度的重视,不少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艺。这样的亲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好事吗?
亲子教育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成长的高度。那么,应如何进行亲子教育呢?
尊重孩子的感受
其实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他今天呈现出来的所有问题都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特别窝囊、胆小、性格懦弱,天生的!其实你知道吗?这和孩子小时侯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有密切关系。
很多西方国家的父母,他们从不追着孩子喂饭,到吃饭的时候,孩子只要说吃饱了那就是吃饱了,父母让他们去干自己的事。他们的理论是:孩子被饿过一次就知道了,他下次吃饭一定会吃饱。因为他尝过了挨饿的滋味。因此,西方的孩子不管是否能像我们所定义的“有出息”,但他们都普遍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爱”的名义下
80%以上的家长打过孩子,而打孩子又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孩子调皮、不听话、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任性,为了树立家长的权威、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就得打。曾经有一位家长打孩子的理由竟然是:孩子的行为总超乎自己的想象范围!更多的家长说:“打孩子是因为爱他。”
那打孩子有没有更深层的理由?根本理由是什么?
很多人同意打孩子是因为“爱”。这个理由成立吗?我认为家长打孩子和美国打伊拉克是一样的。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呢?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布什“爱”萨达姆,爱得死去活来!当然这是个笑话。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美国打得过伊拉克,其它的都是借口!家长打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小学里会有老师打学生,而大学里很少有?答案是因为小学老师打得过学生。
当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举起手来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拿胳膊一挡,你忽然发现孩子和自己差不多高了,胳膊可能比自己的还粗,孩子的劲儿比自己还大。我们会和孩子说:“孩子啊,你现在懂事了,以后再也不打你了!”其实真正原因呢?是自己打不过孩子了。
家长打孩子是家长智慧不足的表现,并给自己的智慧不足披上了“爱”这个貌似合理的外衣。实际上是没有把孩子,即使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当成一个有平等人格的主体来看待,这是家长打孩子的根本原因。
家长的核心能力是爱与被爱,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所有孩子出生的时候都具备。但是这种能力,由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如同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样,这种能力被遗忘了,退化了。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平时对孩子更多的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控制,是一种交换,为教育孩子裹上了一层爱的外衣。
别把孩子再当作打骂训斥的对象,而是当作学习、欣赏、感激、平等交流的对象,不打不骂,尊重鼓励,这样的亲子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请在爱的名义下,从如下的点点滴滴做起:
(1).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满怀希望;
(2).经常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
(3).经常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泼冷水;
(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
(5).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6).不对孩子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坏话;
(7).能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8).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9).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
(10).正确面对孩子的“为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
(12).每天都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3).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14).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使失败了,也认为是值得的;
(15).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16).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你多忙也要耐心倾听;
(17).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和反驳;
(18).不对孩子说“就你笨,什么都不会做”之类的话;
(19).一般不强迫孩子,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判断的机会;
(20).对孩子许诺的事,说到做到;
(21).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
(22).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
(23).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24).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
(25).不要动不动就恐吓孩子;
(26).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
(27).家里有大事,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28).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与孩子算陈年老账;
(29).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30).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
亲子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从小拔苗助长。早期教育对人才成长有特殊意义和异乎寻常的作用,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工程。但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其智力开发,1岁以内就忙着学认字,不到3岁就学起了外语,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其实,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能高低。“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负担过重,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
误区二:找不准问题在哪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看到问题最刺激的那个现象,而不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父母经常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而从未去考虑制造问题的是我们家长和父母自己。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是亲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
误区三:给孩子贴“标签”。父母和教师,往往会给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诸如“坏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这种违背孩子纯真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怎样面对所谓的“坏孩子”,并能善待他们、关爱他们、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亲子教育的重大课题。
误区四:严父慈母式教育组合。这种传统的教育组合在现今的亲子教育中并不鲜见,过于严厉的长辈,过于严厉的活动要求,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会令孩子处于不安之中,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变得胆怯怕事,甚至变得神经质,变得富有攻击性,最终令亲子关系失和。
误区五: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选择。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或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忘记了“以人为本”,一切都是以家长意志为转移,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从而养成孩子胆小、怕事和依赖的性格。
亲子教育与其说是教给孩子好多的东西,倒不如说“不让孩子失去很多东西”更为恰当。教育是帮助而不是硬性塑造。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特天性的个体。具有爱的智慧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发挥天性中的长处,从而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成长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甄善继推荐
评论
42
若比邻001
采纳率:86%来自团队:梦之国度擅长:理工学科外语学习
其他回答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代家长们普遍的梦想,孩子的教育得到了父母们高度的重视,不少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艺。这样的亲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好事吗?
亲子教育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成长的高度。那么,应如何进行亲子教育呢?
尊重孩子的感受
其实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他今天呈现出来的所有问题都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特别窝囊、胆小、性格懦弱,天生的!其实你知道吗?这和孩子小时侯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有密切关系。
很多西方国家的父母,他们从不追着孩子喂饭,到吃饭的时候,孩子只要说吃饱了那就是吃饱了,父母让他们去干自己的事。他们的理论是:孩子被饿过一次就知道了,他下次吃饭一定会吃饱。因为他尝过了挨饿的滋味。因此,西方的孩子不管是否能像我们所定义的“有出息”,但他们都普遍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爱”的名义下
80%以上的家长打过孩子,而打孩子又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孩子调皮、不听话、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任性,为了树立家长的权威、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就得打。曾经有一位家长打孩子的理由竟然是:孩子的行为总超乎自己的想象范围!更多的家长说:“打孩子是因为爱他。”
那打孩子有没有更深层的理由?根本理由是什么?
很多人同意打孩子是因为“爱”。这个理由成立吗?我认为家长打孩子和美国打伊拉克是一样的。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呢?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布什“爱”萨达姆,爱得死去活来!当然这是个笑话。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美国打得过伊拉克,其它的都是借口!家长打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小学里会有老师打学生,而大学里很少有?答案是因为小学老师打得过学生。
当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举起手来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拿胳膊一挡,你忽然发现孩子和自己差不多高了,胳膊可能比自己的还粗,孩子的劲儿比自己还大。我们会和孩子说:“孩子啊,你现在懂事了,以后再也不打你了!”其实真正原因呢?是自己打不过孩子了。
家长打孩子是家长智慧不足的表现,并给自己的智慧不足披上了“爱”这个貌似合理的外衣。实际上是没有把孩子,即使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当成一个有平等人格的主体来看待,这是家长打孩子的根本原因。
家长的核心能力是爱与被爱,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所有孩子出生的时候都具备。但是这种能力,由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如同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样,这种能力被遗忘了,退化了。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平时对孩子更多的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控制,是一种交换,为教育孩子裹上了一层爱的外衣。
别把孩子再当作打骂训斥的对象,而是当作学习、欣赏、感激、平等交流的对象,不打不骂,尊重鼓励,这样的亲子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误区一:从小拔苗助长。早期教育对人才成长有特殊意义和异乎寻常的作用,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工程。但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其智力开发,1岁以内就忙着学认字,不到3岁就学起了外语,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其实,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能高低。“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负担过重,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
2误区二:找不准问题在哪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看到问题最刺激的那个现象,而不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父母经常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而从未去考虑制造问题的是我们家长和父母自己。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是亲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
误区三:给孩子贴“标签”。父母和教师,往往会给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诸如“坏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这种违背孩子纯真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怎样面对所谓的“坏孩子”,并能善待他们、关爱他们、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亲子教育的重大课题。
4误区四:严父慈母式教育组合。这种传统的教育组合在现今的亲子教育中并不鲜见,过于严厉的长辈,过于严厉的活动要求,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会令孩子处于不安之中,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变得胆怯怕事,甚至变得神经质,变得富有攻击性,最终令亲子关系失和。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5误区五: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选择。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或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忘记了“以人为本”,一切都是以家长意志为转移,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从而养成孩子胆小、怕事和依赖的性格。
亲子教育与其说是教给孩子好多的东西,倒不如说“不让孩子失去很多东西”更为恰当。教育是帮助而不是硬性塑造。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特天性的个体。具有爱的智慧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发挥天性中的长处,从而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成长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
⑷ 亲子教师的亲子教师培训
随着我国来大力推动0~3岁早期源教育,亲子教师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它不仅成为现阶段的紧缺人才,并且也成为备受欢迎的职业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在大中专院校开设这个专业,而且由于亲子教师又是一个新兴职业,各大亲子教师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是各有千秋,所以在培训的过程当中结合现阶段教学情况需要进行适时的提高,改进!
亲子教师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
1、亲子教育理念概述;
2、婴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以及营养、保健知识;3、亲子教学与感觉统合教育;
4、亲子教学与蒙氏教学的结合运用;
5、亲子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结合运用;
6、婴幼儿发育商测评;
7、亲子瑜伽课程;
8、亲子园课程设计;
9、亲子教学在幼儿园及社区中的开展;
10、亲子教育与家庭教育、母亲教育
11、婴幼儿各月龄段课程活动案例编排;
12、亲子园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对儿童的观察与记录;
13、观摩与模拟;
14、亲子游戏玩教具制作;
15、对亲子教学实践问题的答疑与解惑
⑸ 为本教育有哪些好的亲子培训课程
还可以,
看你自己需要。
可以去他们官网看看。
⑹ 亲子的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亲子沟通是指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互动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如果亲子游戏进行的得当,则可以增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根据中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以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必须跟着变通。棍棒教育已经是落后时代的产物,如今的父母应该懂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励、赏识和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反而更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摘自《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亲子》杂志
《亲子》杂志是上市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江西亲子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出版的面向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幼儿园儿童的育儿类刊物,是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创刊于2001年。全彩印刷,全国发行,期发行量20万册。
《亲子》杂志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办刊方针;以为婴幼儿、年轻父母提供全面关怀,传递科学育儿理念,介绍实用育儿方法,倡导科学性,突出实用性,体现母子健康、宝宝聪慧、温馨亲情为办刊宗旨。
亲子杂志社以编辑出版《亲子》(0~3岁育儿宝典)和《亲子》(3~6岁智力画刊)为核心,以多种经营为依托,从事婴幼儿期刊、图书、音像、玩具的开发与出品以及婴幼儿早期教育、咨询、服务,并创办了中国亲子网。
《亲子》(0~3岁育儿宝典):以对0~3岁宝宝的养育和早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字刊,旨在为新手父母提供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
《亲子》(3~6岁智力画刊):以主题游戏的形式对3~6岁孩子进行涵盖情商和智商的智能开发和学前教育。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本书向广大父母介绍了60招不打不骂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其中包含避免与孩子冲突的技巧、改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常识和激励孩子的技巧等几个方面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愉快的关系,能够在关爱、尊敬、引导、教育和保护中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孩子
⑺ 哪里的亲子教育培训好
先去找家亲子教育机构打工啊
,边做边学。再考教师资格证,总是有好处的。亲子的话最内好还有育婴师资格证书容。这些都是能有了比没有好的。选取好的机构,机构都有非常
严格的培训机制的,经过他们的培训基本上都是不错的了,要找权威一点的那种啊,比如什么金宝贝,天才宝贝等。
⑻ 为什么要做亲子教育培训
不知你是家长,还是培训机构。我是家长,我从家长角度回答一下。做的有专业的事,都要有执照,医生、律师、老师、会计师等等,但是,培养孩子,这么需要高超艺术(当然也很简,大道致简)的事,做家长的却从来没有培训就上岗了,而且,基本上每家一个孩子,过了就过了,连纠正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应该要去接受一下培训...,了解一些育儿、带孩子的基本常识,不是从知识角度,更重要的是从心灵、情感、情绪的角度。当然,培训机构也很重要,选择不好,反而会南辕北辙,更耽误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