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学习后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范文之心得体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现做一个学习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生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减少,必然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准备。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趋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运用先进的德育方法,消除学生受到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正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我将在继续教育的平台上努力奋斗,争取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教育者!
Ⅱ 2012年小学继续教育学习心得怎样写完整版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Ⅲ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滕春波, 女,197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2000年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工作。2000-2003年在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胚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系做博士后。200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引进到发育生物学学科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科研方向为胰腺干细胞离体增殖分化研究、胰腺损伤再生机制研究和胰腺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项、博士后落户黑龙江科研启动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参加‘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文章7篇,出版书籍两部。
近五年研究课题:
1.小鼠胰腺中LRCs 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07.1-2009.12, 主持
2.小鼠胰腺干/祖细胞及其标志性分子的鉴定研究,东北林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启动基金,2005.6-2010.12 ,主持
3.胰腺干/祖细胞及其标志性分子的鉴定研究 博士后研究人员落户黑龙江科研启动基金,2005.12-2007.12,主持
4.小鼠胰腺干细胞的鉴定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2004.6-2005.6 主持
5.一种新基因P55与小鼠胚胎着床和褪膜化的关系,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05.1-2007.12,参加
6.小鼠胚胎着床特异性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功能分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4.1-2007.12,参加
7.前列腺素E合成酶基因与小鼠胚胎着床和褪膜化的关系,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03.1-2005.12,参加
8.basigin基因与小鼠胚胎着床及黄体形成和退化的关系,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02.1-2004.12,参加
近五年发表文章:
1. Teng CB, Guo YS, Zhang H, Zhang H, Ding MX and Deng HK.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RCs in mouse pancreas. Differentiation. 2007, 75(8):702-12. (SCI)
2. Lian GW, Wang CY, Teng CB, et al. Failure of hepatocyte marker-expressing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to efficiently convert into hepatocytes in vitro. Exp Hematol. 2006, 34(3):348-58. (SCI)
3. Teng CB, Diao HL, Ma H, Cong J, Yu H, Ma XH, Xu LB and Yang ZM. Signal trans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in rat uterus ring early pregnancy. Reproction. 2004 Aug;128(2):197-205(SCI)
4. Teng CB, Diao HL, Ma XH, Xu LB, Yang ZM.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of Stat3 ring mouse embryo implantation and decialization. Mol Reprod Dev. 2004 Sep;69(1):1-10. (SCI)
5. Sun T, Li SJ, Diao HL, Teng CB, Wang HB, Yang ZM. Cyclooxygenases and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s in
Ⅳ 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这本书对过去的一些教育观点、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对策、进行反思,对由这些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认真深刻的反思。在字里行间到处都洋溢着我们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感悟及新对策。读后感受颇深,使我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学生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一是与父母平等相处的需要,二是希望老师公平处理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这个小社会里度过的。在这个小社会中存在两种关系,一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二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前者来说,老师是决定关系的主要方面。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他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痛苦,也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与教师的言行有关。首先,老师要关爱和尊重所有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建立起自信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一视同仁者;其次课堂内外表现出对问题处理使用一个标准,即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让学生感到老师没有私心;最后,当学生有成绩或有缺点时,能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鼓励与批评。当老师做到了这三点,学生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建议,因为学生渴望公平的感觉得到了满足。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在发号施令或做出指示或准备介入之前,如果能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询问一下他们的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耐心听取一下他们的想法,处理起问题来可能就好办多了,而且能够适时介入,否则,我们教育孩子的愿望将由于不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求而落空。在现实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与缺乏尊重的“严”是相对立的。因此,有时“严”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尊重这种教育手段,却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我班有几位学生,书写格式总令我头痛,有时我真想当众训斥他们一顿,但我转而一想,万事都有原因,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像这种“病”是可以医治的。如果一骂了事,也许可以立竿见影,却容易造成师生感情上的隔阂,这种心理上的病却永难根治。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心,手把手地教他们格式,诚恳地希望他们把字写端正,并及时给予鼓励。后来,他们果然没有发生再让我“恼火”的事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当代中小学生是跨越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教授游示慎指出,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过激行为的重要原因,为孩子心理“减负”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种心理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往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每一个不太平常的动作都有它背后的原因,教师要细心周到地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教育要多一些艺术,多一些体贴,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展开。 采纳吧,就我一个人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