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当前的教育培训行业
教育行业初心是本着育人的宗旨,每个培训机构的管理方法都不一样,这个要因人而异了。大多数的教育培训是良心教学,一心为了孩子的学业和未来考虑。
2. 大家对教育培训行业有何看法
教育培训行业一定是永不没落的行业,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教育、培训。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因为任何时代都会有新的知识与机能出现。
3.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看法呢
我觉得教育培训应该切合实际,并且对参加培训的人负责到底,也就是包教包会, 一定会受欢迎;还有就是征求培训科目,看看现在有哪些科目是大家需求的, 然后开设,定会收效很好。
高惠翀
4. 请谈谈你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认识(字数500左右),
教育培训业是一个神奇的行业,它包含两个极易混淆又内涵不同的两个词:“教育”与“培训”。所谓“培训”,指的是知识、技能的传递;所谓“教育”,指的是培养受众成为社会需求人员的过程。原本培训只是产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交易,然而凭空添加的“教育”两字,又使得这个行业增加了社会属性价值,包含了大众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因此,教育培训业面对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被社会大众这个群体所关注着。更有意思的是,与绝大多数行业不同,教育培训业中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业的消费者还不是一个主体,被分成了作为购买者的家长,和作为使用者的学生。面对三个立场不尽相同的群体,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业者往往会陷入痛苦的纠结怪圈中:提供的教学产品讨好了学生却讨好不了家长,让家长满意了却不能让社会大众满意,被社会大众认可了却又不被学生认可。这类对自己的产品定位不清晰的从业者,就算是生产出了比新东方更出色的课堂体验、比学而思更完善的课程标准、比学大更到位的个性化服务,也未必能赢得市场招来学生。我们总认为行业的佼佼者的成功是因为其提供了高质量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当我们自己去践行这条定律的时候,却发现不尽人意。我们会抱怨自己不能最早发现市场真正的需求而错失良机。但事实上真正的成功者不仅仅是去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创造”了需求。他们通过率先提供能满足他们所“创造”的需求的产品,而牢牢控制着行业话语权,进而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主导了需求的势能,然而商业机构可以通过影响消费群体的意识、想法、观念来加强需求的动能。这就是所谓的营销。以学而思#学而思#为例,众所周知2003年建立的学而思是靠奥数起家,但是奥数的需求早在学而思成立以前便存在。1998年,北京市进行教育改革,取消了小学统考改为就近入学与重点中学自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现行小升初模式。其中,择优录取中的“优”主要指的是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在各重点中学自行组织的以奥数题为主的测试中表现优异。可以说,这场教学改革已经为以后的奥数热提供了势能。然而新政实施的最初几年,奥数的需求并没有全面扩散开来。家长们各有各的想法,有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小学就过于辛苦,有的家长面对小升初复杂的体系安排和诸如“派位”“推优”“坑班”这些高深莫测的名词也懒得应对,还有的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那么优秀未必要去名校当末尾生。因此,学习奥数的学生占比大约在10%-20%之间,基本上是每个班级成绩前若干名的学生才会去学习奥数。这个时期的奥数培训机构也是迎合这类优生而开设课程。然而学而思及其奥数网的崛起几乎颠覆了所有人的看法。
5. 谈谈你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师说》谈起。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它仅仅谈及了作为教师的三项具体工作任务,遗漏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启功先生接受北京师范大学委托为该校拟写校训之时,他非常精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即是八个大字的北师大著名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套用韩愈的语式,可概括为“富学、范行”两句。可以看到,韩愈的三句话,侧重于教师的三大具体的工作任务,即:传道、授业、解惑。而启功先生的两句话侧重为师的标准。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的重要性当在韩愈的三句话之上。
但问题在于启功先生的标准主要讲的是作为教师的外在标准,而对作为教师的内在品德却没有提及,大概老先生认为:既然投身教师这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职业,其为师之品德是不须多言的了,所以老人家无庸置疑地大胆舍弃了。但对于我们每个小个体而言,还需要加上一句“修德”。
三、以上所述,无论是修德、富学、范行,还是传道、授业、解惑,都是把社会作为一个主体,片面地对教师职业者定要求派任务。但据我所知,作为一种社会分工、作为一个职业,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我们太高的期望和太重的责任,以至于有许多教师在重负之下被压垮了,比较引人注目的表现有改行和沉沦两种,其实还有一种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表现,那便是勉为其难地支撑直至实在撑不下去造成人格、经济、家庭乃至方方面面都彻底破产,甚至被社会遗弃。与那些因沉沦犯罪而罪有应得的个别人相比,这些因无力支撑而濒临消耗殆尽的大多数实在是令人深深地同情和痛惜,也让我们不得不再进一步地深思:怎么了?怎么办?
可能不得不回到国家与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责任上来。因为我们片面强调对教师提要求、压担子,但我们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社会对教师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重视教育和尊重教师因为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句非常凝炼的口号:“尊师重教”。但是我感到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我们的政策导向离实际效果仍有很大的距离,常常让人觉得这句口号是非常地空洞和飘忽:第一,我们可以发现“尊师”与“重教”在逻辑顺序上排错了,应当把“重教”排在“尊师”之前,即并非因为要“尊师”才“重教”,而是因为要“重教”才“尊师”。第二,在“重教尊师”的口号和政策导向之下还缺少一个有效的中介使教育真正得到重视、教师真正得到尊重,正是因为这个中介的缺乏,使“重教尊师”的政策不得落到实处、不能取得实效。这个中介应该是什么呢?套用一个经济运行的术语,我认为应该是:投入!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重教、尊师”后面再增加一个能够避免使“重教尊师”的好政策流于空洞的新概念、新词汇:投入!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语词系统:
(一):重教、尊师、投入;——对社会的要求;
(二):修德、富学、范行;——对教师的要求;
(三):传道、授业、解惑。——对任务的要求。
前列第(一)项重在强调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于教师的责任;第(二)项重在强调教师对于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责任;如果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则第(三)项中,对教师职业任务的要求将是很容易完成的。
以上是我对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质和做好教育工作三方面事情的一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6. 请谈谈你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认识(字数500左右)
乒乓球课总结
本学期体育课在不知不觉中即将结束,现在回想一下其中还是充满许多甜美的汗水。其实体育课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舒暖平时腐朽的躯体,从繁忙的专业课中解脱出来,更好的是可以痛快的玩一场,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使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魄。
对于体育活动还是比较热衷的,爱好也挺广泛,许多项目都有所涉猎。本学期体育课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乒乓球,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著名的乒乓外交政策,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也使世界重新去认知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一个不朽的神话。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旦定测剐爻溉诧税超粳是比较稳固的,至今无他国可以撼动。作为一名中国人,还是引以为傲的。乒乓球也是一项比较大众化的体育项目,接触它比较早,但从未真正的系统化的学过,我也是想接此次机会多了解一些关于乒乓的专业知识。
一个学期下来收获还是不少的,从最初朦朦胧胧的模糊概念,到现在大体知道其中的规则,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技巧等。其实挺佩服我们老师的,他不仅是榜样,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当他给我们示范打球的基本姿势时,才发现他是左右开工的,更绝的是他左右手使用不同的拍型,想当年他也是乒乓健将呀!我也比较喜欢此类活动,因为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在与之配合中不仅提高了技术,而且还有甚多的乐趣,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体育课目的之所在。在我们队伍之中也少不了女同胞,她们的实力不可忽视,但对比运动天赋较强的男生来说还是逊色一些,不过我们互帮互助,共同练习一项自己持久的运动。
对于自己的乒乓球技术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发球不够旋,接球不到位,脚下的步伐不够稳,其实这些所谓的缺点归为一点就是基本功不扎实,从最基本的推打中就看出来了,平时就知道瞎打,不曾知其中之原委,不过我相信我会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定将乒乓进行到底,纠正其中的错误,使自己乒乓技术更加娴熟,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所致。
对于体育课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更注重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一切事情的原动力,只有同学们真正觉得这件事有很大的乐趣,他们才会真
正投身于此。体育课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放松,相信每位学子都体会到了,其实体育老师做的很好了,给了我们许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打会儿比赛,让我们知道各自身上的不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学期的体育课即将告一段落,但大学生活里的体育锻炼远远还没结束,因为我在追求完美的体魄和完美的灵魂。同时身体也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能将人生革命进行到底,才能拼出自己的精彩,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把中国人民身体素质往上提高一大步,这正是我们希望之所见。
改成自己老师,加点自己的体验~~~
7. 对教育职业的理解是
职业教育的本质至少应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因材施教,三是科学管理,四是文化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