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员工岗前消防教育培训结果应该怎么写
为了使公司全体员工了解消防基础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对突发火灾的应变、逃生技能学会灭火以及有序地进行人员、财务的疏散处理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2010年11月9日下午1:00时公司分别组织了消防演练活动。参加人员30人。演练紧张、有序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此次消防演练不仅增强了全体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同时还掌握了一般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步骤及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及租赁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这次消防演练活动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正式演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公司的领导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总经理同志对这次演练工作高度重视亲临演练现场进行指挥下达演练命令观察演练情况对演练工作实施全面控制。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根据消防领导小组要求从我公司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次消防演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一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的应急演练。其主要目的是使每位参与者能学会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火场逃生基本方法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化解风险。经过认真研究拟定了“公司消防演练方案”。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三、积极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消防演练于2010年11月9日下午1:00进行。首先由主管安全的孙经理组织大家学习有关安全的文件然后由安全员和大家一起学习消防基本知识最后由支部书记给大家讲解常用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而后参与演练的人员一一亲自体会了如何正确的使用灭火器。 消防演练紧张有序安全保证工作到位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 三、通过演练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通过消防演练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得到加强。 1. 参与人员特别是租赁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 对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现场演练人员能有效组织、迅速地对火灾事故警报做出相应反映对今后应对突发事件很有益处。 3. 演练前组织的消防基本知识培训使参与人员特别是租赁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突发应急能力、事故发生后逃生技巧得到了提升。 4. 演练过程中参与人员都能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 5. 安全工作领导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受到了锻炼。 通过这次的消防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及租赁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自救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操作以便在事故中达到快速、有序、及时、有效的效果。我们将经常性地开展训练或演练工作以提高我们分公司员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确保公司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
Ⅱ 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授课人要外聘吗
广东天廷救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立足于提升企业消防应急演练的实际效果,回明确消防应急演练的答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消防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精心准备、科学组织;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明确目标、循序渐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做为企业负责人,必须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防范未然、居安思危!!!
天廷救援,竭诚为您服务!
Ⅲ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位员工应当至少多久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十六条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3)教育培训与演练扩展阅读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下列范围的单位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实行严格管理:
(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
1.建筑面积在1000m2(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
2.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旅馆、饭店);
3.公共的体育场(馆)、会堂;
4.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上述所称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
(1)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2)舞厅、卡拉OK等歌舞娱乐场所;
(3)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
(4)游艺、游乐场所;
(5)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二)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1.住院床位在50张以上的医院;
2.老人住宿床位在50张以上的养老院;
3.学生住宿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学校;
4.幼儿住宿床位在50张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
(三)国家机关
1.县级以上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
2.监察委、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3.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
4.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的办事机关。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邮政、通信枢纽;
1.广播电台、电视台;
2.城镇的邮政和通信枢纽单位。
(五)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
1.候车厅、侯船厅的建筑面积在500m2以上的客运车站和客运码头;
2.民用机场。
(六)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
1.建筑面积在2000m2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展览馆;
2.公共博物馆、档案馆;
3.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七)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
(八)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
1.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
2.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灌装站、调压站;
3.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仓库(堆场、储罐场所);
4.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业运输单位;
5.营业性汽车加油站、加气站,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换瓶站);
6.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化工商店(其界定标准,以及其他需要界定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性质的单位及其标准,由省级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九)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
生产车间员工在100人以上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十)重要的科研单位
界定标准由省级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十一)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仓库和堆场,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
1.高层公共建筑的办公楼(写字楼)、公寓楼等;
2.城市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等地下公共建筑和城市重要的交通隧道;
3.国家储备粮库、总储备量在10000t以上的其他粮库;
4.总储量在500t以上的棉库;
5.总储量在10000m3以上的木材堆场;
6.总储存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可燃物品仓库、堆场;
7.国家和省级等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
(十二)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
界定标准由省级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设置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其他单位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可以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其他
消防重点单位,从政府部门角度,会要求你加强消防管理的计划、硬件配置、人员配置、演习频率&质量,以上要求均基于多次的监督性检查,并把你单位的相关易燃品和消防设施、公司简介等根据实际备案。从公司角度,列为重点的区域,要加强重点管理和控制,比如,动火级别的提高(二级变一级)、防雷接地和消防灭火设置的配备数量的增加、人员培训等。
消防重点单位的宗旨是“从严不从宽”,重点监控,确保区域重点防火安全。
Ⅳ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多久一次
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包含火灾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火警电话及报警版方法权、火场逃生与自救、消防设施与设备、初起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方法和消防安全标志等方面。
需要针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讲解,针对操作不当的地方,适时给予讲解、纠正。以增强参训人员处理和控制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还应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消防职责进行详细说明,强调法律赋予公务人员的消防工作职责和任务,结合行业部门落实行业主管机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社会单位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
Ⅳ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1.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2.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3.组织引导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灾现场处置程序:
1.拨打:“119”
2.组织人员疏散。
3.火场警惕。
4.初期火灾扑救
5.协助消防灭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2“懂”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
3“懂”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预防火灾措施,
4“懂灭火和应急疏散及火灾扑救,
5“懂”火场逃生方法
Ⅵ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版安部第61号令第三十六条权规定: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6)教育培训与演练扩展阅读:
其他消防培训:
一、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
二、学校、幼儿园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三、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Ⅶ 应急知识教育的教育目的
【消防安全演习培训目的】
1、提升对消防突发性意外时的应对水平,减少火灾隐患安全事故;
2、完善和增强校方消防软硬件系数,提升师生安全感、家长信任感;
3、进一步让师生初步认知到提高技能操作,进行自我再教育的必要素材。
【防踩踏逃生演习培训目的】
1、提升对大规模人群紧急集合时的应对水平,减少师生逃生时发生人群踩踏安全事故;
2、完善和增强校方逃生基本程序和人群管理技巧,提升师生安全感、家长信任感;
3、进一步让师生认知到踩踏威胁和掌握自我保护技能,让老师学会自助互救的要领。
【反恐防暴演习培训目的】
1、完善对突发性袭击校园时的应急预案,提高老师的安全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减少校园意外事件发生;
3、提高家长对学校安全突发管理的信任感,促进家校和谐合作与发展。
【防震减灾演习培训目的】
1、提升对防震减灾等危机的认识,普及师生地震逃生时人群疏散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完善校方模拟地震情景逃生程序和伤员简单处理能力;
3、引导对校园安全隐患的评估和改进,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几率
【心肺复苏课程培训目的】
跳骤停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
按目前国内院前急救医疗的实际情况,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很难在黄金时间的最后一刻到
达,而立即进行有效及时的行心肺复苏术可显著提高心跳骤停者的生存率,所以学习心
肺复苏术能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技能,并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以在紧急时立即采用。
【外伤急救四项培训目的】
止血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创伤的第一现场如果能规范及时
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将极大的减少伤者的死亡和伤残,为医务人员的到来争取
宝贵的时间。 及时正确的抢救,可以防止伤情加重,减少伤者痛苦及预防并发症,
挽救伤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