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各领域的核心经验和目标的区别
核心经验,是指对儿童理解和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的概念或技能,用来帮助教师确立数学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
2. 幼儿园科学活动 浮与沉 ,儿童需获得哪些核心经验,体现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
儿童获得了浮与沉的条件,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学习行为
3. 如何将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论文
幼儿五大领域中各领域的核心目标有哪些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 如何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让幼儿爱上抄学习数学,首先要启袭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和孩子做亲子游戏互动
▋教孩子玩做比较游戏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让孩子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5. 学前儿童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
①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版;
②让学前儿童权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③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④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⑤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6. 幼儿园语言核心经验论文案例分析怎么写
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
一、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三、幼儿语言教育很多是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7.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经验有哪些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 首先,从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倾听到比日常生活中更为丰富,也更为规范的语言,从而获得模仿的范例。幼儿在阅读时,常常可以感受到汉语一般词序的排列结构;如何将零星的词汇组合成简单的句子以及词序的变换可构成不同的句型。 其次,早期阅读作品为幼儿形象化的语言提供了机会。如:“小,小猫在撑杆跳,小狗在数蜻蜓,刺猬在地上打滚……”等等。这些语言清楚,准确,具体形象,为小朋友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提供了模仿的样本。 2.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得到一种特别的机会——通过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片来理解和学习新词,使词汇量有可能迅速增长。如:在阅读《小动物去郊游》这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幼儿通过画面,就能迅速掌握新词“晴朗、高高兴兴、郊游”的大意。这显然要比单独学新词更容易记住。 3.培养幼儿艺术想象力 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幼儿不仅可以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美的熏陶,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美。同时,早期阅读教育还为幼儿提供参与多种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围绕一个阅读作品,我们可组织其他多种艺术活动,如表演、画画、剪贴、唱歌等,幼儿因此获得机会去使用艺术工具,熟悉各种艺术形式,学习他人的艺术表演经验。而最重要的,却在于幼儿获得了有关艺术创造的成就感,发展了幼儿艺术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