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为何那么重视波罗的海三国 并在拉托维亚部署三千美军和重装备 美国不一直和发达的富国玩 这回怎么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莉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3月9日报道称,美国开始在波罗的海国家部署3000名携带尖端武器的军人,这些军人将在这些国家驻扎三个月。根据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解释,美军驻扎的使命是为了让波罗的海国家在面对俄罗斯威胁时有安全感。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在当地时间3月9日表示,美军陆军第三步兵师近750辆车辆及军事装备已从海路运达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第一批300名军人也已抵达。在未来数周,总共3000名美国官兵将驻扎在波罗的海国家。驻扎时间持续90天,5月17日至6月6日,将开始一系列军事演习。
报道称,虽然美军士兵三个月后将返回乔治亚州的驻地,但是他们携带的武器装备将留在波罗的海国家。指挥这支军队的将军奥克奈尔表示,只要对俄罗斯的威胁起震慑作用,这些设备就一直留在当地。美军携带的军备主要包括亚伯拉罕坦克、布拉德利履带式装甲战车、直升攻击机以及悍马运输车。
美军此举是在“大西洋决心”框架下在波罗的海部署军队,宗旨是为了让北约组织成员国面对俄罗斯威胁时得到安全保障。克里米亚入俄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的支持,使立陶宛、爱沙尼亚及拉托维亚深感威胁。三国在2004年加入欧盟和北约。
报道指出,俄罗斯战机近来在波罗的海周边频繁出没,北约担心,莫斯科这是在探测北约的集体防卫能力。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认为,俄罗斯干预波罗的海国家的可能性极大,俄罗斯要看看北约成员国的团结程度究竟有多高。2月初,北约决定在欧洲东部建立由5000军人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和6个联合指挥中心,以强化东翼防线,以此回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
据悉,美国陆军第三步兵师1918年7月在法国马纳河谷抵挡住德军的强大军事反攻,因此得名“马纳磐石”。
㈡ 如何理解培训,管理,装备三并重原则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机、环境三方面,人是这三个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有资料报道,当今世界上所有系统失效中,约有70%—90%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的失误。根据我所在的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历年发生的事故案例显示,其中90%以上由人的失误引起。为此,为了公司的发展,公司对人的培训教育加大了力度。根据贵州省“黔府办发[2009]31号”文件精神,集团公司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要在每年初制定本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要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依据有关规定列支。
集团公司在每年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新招工人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脱岗和转岗工人上岗前的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要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培训情况要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记录卡,并由从业人员和考核人员签名。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相关文件还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新招用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通过上述有关教育培训的规定,对人的不安全因素得以控制,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把好第一道关口。
㈢ 煤矿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有哪些
培训抄教育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主要是指煤矿为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而进行的专门教育。包括对管理人员和工人从业人员进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程规章制度教育、安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操作技能训练等。
煤矿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主要是指对煤矿组织生产和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所进行的规范活动。它包括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施工组织,工程设计、审批及组织生产实施的管理,《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和执行,以及安全监督检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正常化,通过有效的管理,及时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技术装备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硬件设施,是衡量一个矿井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是指煤矿采、掘、机、运、通、安等安全生产系方面,如主要通风机、瓦斯抽放泵、消防水池、探水设备、排水设备、监测监控等。
㈣ 辩论赛:辩题是 “安全生产装备重于管理”,反方辩题是“。。。 管理重于装备”。正分该如何辩论呢
首先进行来,安全的划分,分为人为自因素,与技术因素。
然后强调当今社会正是以一种科技生产的方式来代替人力劳动。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的流逝,激素难题的功克则迫在眉睫。
生产的人少了,机器多了,对于认为因素的控制,更加方便,而机械设备的安全,则是装备的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构架下,要做好的,就是一定要论断出
1.安全既是安全因素的控制
2.安全因素的划分的确可以如我所言。
3,人员职位的少,必然带来管理难度的下降。
4装备的优化,对于技术因素的弥补功不可没。
只要以上四点有了合理的证据,和逻辑推演,那么背景框架的成立,则是正方的推到结论
如此,理论完成。
可以打的补丁
1.管理方式不能触及技术因素的根本。
2.安全生产,不能以降低效率为代价,而,设备的更替,则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管理问题,在效率上或有帮助。但对安全的克制,难以实行。
3管理的产出效率,于装备的产出效率,二者损益的比较要做好防范准备。毕竟装备的更换资金是一大难题。
另外楼上那个本质安全的定义可以挖,但,最好不要说得好像安全就是本质安全,太偏僻
㈤ 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的三并重是什么
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
㈥ 浅谈如何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和安全装备管理培训并重,是煤矿行业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安全生产才能持续稳定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从事煤炭事业的高危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历史考验那就是如何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满足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如何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谈几点意见:
一、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安全第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建国以来,就提出的指导工业建设的方针,特别是煤炭企业,这条方针既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又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然而,随着计划经济过度市场经济,少数煤矿业主为了重生产、重效益,而放松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当生产任务紧,工作出现被动时就疏忽了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管理,尤其是质量标准化管理,不能保持动态情况下的目标,只是考虑低成本,形而上求的提高经济效益,无端减少安全上的投入,矿上的装备和设施跟不上,该用的材料不用,偷工减料,严重影响到安全生产,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应加强对煤矿业主进行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和正确引导,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二、要树立安全无小事、隐患无大小的观念
煤矿每发生一起事故,都是一部血泪史,每一起事故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什么要树立安全无小事、隐患无大小的观念,目的是为了使每个职工都知道安全隐患不论大小都必须认真对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每一起事故都是因为大题小作、小题无所谓的不负责心态造成的,往往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些不起眼的无所谓小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才是酿成事故的根源所在。比如,在生产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作业不标准、行为不规范、设备不完好等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树立安全无小事、隐患无大小的观念,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管理的漏洞和不足,对发生事故的人身上进行剖析,无论是思想上、管理上、装备上、维修与保养上的或者是培训上的都要刨根问到底,正所谓安全无小事,在实践中要切实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三、要树立警钟长鸣、居安思危的观念
安全工作无止境,只要有生产就必须讲安全,效益才会得到真正的体现,不能认为装备先进了,现代化程度高了就高枕无忧了,尤其是安全周期比较长的情况下,更不能出现思想松懈、管理松懈的现象。
为了煤矿业主树立警钟长鸣、居安思危的思想观念,各级领导应对煤矿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警觉和重视,把防治重特大事故和有效控制零星事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安全管理上,要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突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设施的投入上,一定要找准薄弱环节,合理立项,保证重点投入,安全技术的计划要落实,安全投入资金不能挪着它用,在科技安全上,要执行科技进步、科技兴矿战略,组织技术攻关,突出解决综合降尘、瓦斯抽放与监控、电气设备防爆防火,各种安全保护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实现标准化、效益化和实效化。在安全培训上,应加大力度,培训选题要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对新工人、转岗工人、流动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和跟班矿长的培训要保持经常化和实效化,培训工作中必须重质量,并要认真组织落实,各级领导对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一通三防工作要严格落实,高瓦斯矿井一定要按照高瓦斯矿井管理,今后对于新开掘的巷道和采煤工作面一定要确定是否为高瓦斯区,在制定作业规程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技术措施,决杜绝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要树立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观念
把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工作联系在一起,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基于煤炭产品的稳定性和单一性,我们要以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
工程质量就是我们所说的煤矿质量标准化,基于煤矿生产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上级主管部门把质量标准化的检查和认定作为企业各项指标中的一项重指标来抓,同时还要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指标,所以保证质量标准化的持续稳定,巩固中不断提高,仍然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长期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质量是指企事业各方面的质量水平,具体的讲它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取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也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反映,强调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生产现场工作质量,实现管理规范化,煤炭企业职工推行的岗位规范化作业,这不仅是提高生产现场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煤炭企业中每个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
五、要树立杜绝事故、增加收入的观念
煤矿企业走向市场竞争,是主管部门考核企业的效益与安全的两大指标,说明安全与效益在企业的主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效益再好安全不好的企业也将受到安全指标的否决。一个企业没有了安全,各种事故得不到有效揭制,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办企业的意义。
综上所述,安全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安全的具体表现,只要有了安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效益才能得到保证,不安全的环境谈不上效益,没有以安全为前提的效益只是暂时的、片面的效益。光讲安全不讲效益不是办企业的宗指,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效益意识,积极为煤炭事业发挥作用、做出贡献。(付 星)
㈦ 关于“安全生产装备重于管理”的辩论,正方辩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怎样去辩好些呢
只有装备没有管理,那么再好的装备也会变成垃圾;
只有管理没有装备,那么安全管理将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
因此装备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管理确保装备发挥最大作用,确保安全生产,通过装备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所谓安全生产装备重于管理实际上说的要点就是“本质安全”,本质安全的定义就是即使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都能通过设备的安全设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个“本质安全”就是将来安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理想状态。你需要找安全生产发展方向的一些资料、现在设计上采用的本质安全设计资料、安全管理不到位但因为安全设施发生作用避免了事故发生的资料、近些年来在设计上采用了本质安全设计理念后事故发生数量降低的资料作为正面辩论的论据,同时找一些不重视安全生产装备重视管理但还是发生了安全事故的案例作为反驳论据。
当今社会正是以一种科技生产的方式来代替人力劳动。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的流逝,激素难题的功克则迫在眉睫。
生产的人少了,机器多了,对于认为因素的控制,更加方便,而机械设备的安全,则是装备的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构架下,要做好的,就是一定要论断出
1.安全既是安全因素的控制
2.安全因素的划分的确可以如我所言。
3,人员职位的少,必然带来管理难度的下降。
4装备的优化,对于技术因素的弥补功不可没。
只要以上四点有了合理的证据,和逻辑推演,那么背景框架的成立,则是正方的推到结论
如此,理论完成。
㈧ 株洲南车时代安全装备和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事业部去哪个都是电气工艺工程师。
南车好久都没有接大的项目。自从温州事件后。南车影响很大。效益不是很好。很多职工都被安排轮休
㈨ 国民党德械师的装备有哪些
“德械师”,国军叫“陆军调整师”,缘起于国民军事委员会于1935年所推行的60个师整编计划,原欲以德式编制与装备改编适合现代战争要求的陆军师。至抗战爆发之前,整编计划共进行了3期,完成20个师的编制,第3期10个师尚在进行中。在第1期、第2期完成改编的师中,实际为德国顾问参与协助训练者仅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3d、6d、9d、14d、36d、87d、88d。另外不属于正规军事系统者还有隶属财政部宋子文掌控的“税警总团”。其总数约占已经完成整编部队的一半,约15万人。不过由于各师着手整编的时间不一,接受德式装备训练最多者也不过1年,参与训练的德国顾问人数也少(有的一个师只有一个)。因此,在所有整编部队中,接受德式装备训练最彻底的,除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外,当为87d、88d、36d。
在这3个“调整师”中,87d、88d前身为蒋介石的中央警卫师,36d是1933年由87d、88d的补充旅发展而成的,所以,这3个师“血统”纯正,可谓“中央军”里的“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依照1935年所制定的调整方案,只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完全按照德国步兵师编成,即“三三制”
师,87d、88d等均为“二二制”师。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87d、88d、36d被首先投入对日进行围攻的战斗。各师师长均由所在军军长兼任,分别是:87d王敬久、
88d孙元良、36d宋希濂。3个多月激战中,3个“德械师”战斗意志坚强,战果突出,也伤亡最重(36d仅剩3000人)。闻名一时的“八百壮士”守四行,就是由88师262旅524团担任,团长谢晋元。
11月下旬,从上海退至南京的87d、88d、36d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作为主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保卫上海战役中,3个师兵员损失都已过半,士兵的大多数都是临时补充的新兵。由于中国没有预备役的征兵制度,这些新兵都是从农村临时召集或强行抓来的壮丁。这些新兵完全没有受过基础的军事训练,使3个主力师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只有教导总队有较强的战斗力。
当时南京卫戍部队共13个师10万人,87d、88d、36d及教导总队,分别扼守南京城郭及附近的幕府山、狮子山、雨花台、武定门、光华门、紫金山。直接围攻南京城的日军主力为第6、9、16、114师团及1个旅团,约20万人,比中国军队多一倍。战斗进行惨烈,光华门两次失守,又被教导总队、
87d拼死夺回;88d扼守雨花台,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死伤惨重。87师259旅少将旅长易安华、88师262旅少将旅长朱赤、88师264旅少将旅长高致嵩等将官战死阵地。
12月11日,,被日军16师团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攻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扼守的南京制高点紫金山第二峰,日军据高临下以火力对南京各城门进行压制射击。自12月12日中午起,中华门、中山门、水西门、安德门、光华门先后被日军突破,中国守军仍拼死抵抗,与敌展开巷战和肉搏。
下午5时,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召集守城师长以上将领开最后一次会,唐生智司令长官宣布撤退命令,决定36d、司令部宪兵部队和直属部队晚间渡江,教导总队、87d、88d、74a(辖51d、58d)、83a(辖156d、154d)、66a(辖159d、160d)晚间按划分时间和方向突围。然由于情况混乱,突围命令无法下达一线,当晚,除74a、66a两军少数部队突围成功,其余全部被日军包围在南京城中。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自本日起,开始了持续一个半月的灭绝人性的暴行――南京大屠杀。在300000万被屠杀的同胞冤魂中,包括滞留在城中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87d、88d等中国军队官兵。至此,中国最精锐的3个“德械师”,仅36d残部千余人渡江得以幸免。
㈩ 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的三并重是什么
煤矿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一、 先进有效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从煤矿发生的大量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往往首先表现在管理上的失误。管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先进有效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即使在装备还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只要使管理达到严谨、细致、科学,那么,安全生产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仍可弥补装备上的不足。反过来说,即使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如果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有措施而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对先进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装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说,要搞好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技术的装备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安全装备是人们向大自然作斗争的武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消除人的操作失误,预测预报事故灾害,遏制事故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依靠科学进步不断提高煤矿装备水平,这是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权家河煤业公司先后引进了一些煤矿安全装备,如瓦斯断电仪、真空隔爆开关,以及矿压监测设备等等,对避免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2008年,公司按吨煤15元提取安全费用300多万元,并足额使用,为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2008年,我们权家河煤业公司在井下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搬家倒面频繁,断层多顶板碎,支护难度大的条件下,提前完成了原煤生产任务,再次实现了“安全生产年”奋斗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大量的安全投入。
三、高质量的培训是造就高素质员工的主要手段。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才能进行有效的高水平的管理,才能使用好先进的高技术的装备;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遵章守纪,规范操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培训是提高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质的主要手段。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和操作者与现场作业条件和机械设备等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人、机系统。我们不但要着眼于引进和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而且要注重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规范人的操作行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殊不知,设备的技术再先进,自动化程度再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或操作者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和保养,那么也不能发挥其好的效能。
管理、装备、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三根支柱,只有将这三根支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我们的安全工作才有保障。所以说,我们要既抓管理又上装备、抓好培训提升素质,要做到齐头并进,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