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给我来一篇关于“抓源头管理,促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的主题的文章啊
秋收季节刚刚来临,大米价格接连上涨,抢粮大战已经上演。围绕在中粮米业江西种植基地--恒湖农场的各种商人便开始向农户打听,“中粮收购之外,农户手中是否还有余粮?”由于中粮米业与恒湖农场合作实行订单种植多年,大米的优良品质在江西是出了名的,因此,粮商会主动上门收购优质粮源。
中粮米业一直倡导全产业链把控,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业内的推崇,不久之前的五常造假大米事件,更促进了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信赖,中粮旗下的福临门大米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中粮米业一直推崇全产业链管理,并形象地把这称为“从田间到餐桌”的管理。
所谓的“全产业链”,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打造安全产业链,以此来保障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为了保障对大米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2009年,中粮米业全产业链模式得以实施,并建立了一套26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全产业链26个关键点的严格管控,这样中粮米业得以完成“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自然、营养的高品质大米”的目标。
而4万余亩规模的中粮米业恒湖种植基地就是从田间到餐桌的第一步。
“我们基地种植的大米要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还要执行绿色产品管理标准。”中粮米业恒湖种植基地工作人员表示。
恒湖农场一直是江西重要的产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生长。灌溉用水主要引用赣江水和鄱阳湖水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4万余亩的种植基地98%以上为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
中粮江西米业是中粮集团建立的第一个大米生产基地,从这里,“福临门“及”五湖“品牌小包装大米被销往全国各地。
实施全产业链管控,保障放心大米与农户签订大米种植合同,以保证稳定粮源和产品质量,只是中粮打造大米全产业链的第一步。
走进田间的安全管理
经历了酷热的夏季,江西恒湖农户张恒伟依旧盼着天天都能艳阳高照,今年对他来讲是一个“好年景”--用上了新型农药,也购置了新的农机。80亩即将丰收的稻田就在他的眼前。
张恒伟对自己地里所产的稻米从来不愁销路,因为连续8年,张恒伟都通过恒湖供销社把稻米卖给中粮米业,由于中粮对大米质量标准持续提高,张恒伟每年都在尝试新的种植方式,新的种植品种。“在恒湖周边,我们这些向中粮供货的农户使用的农药都是无公害的,人喝了都没问题;种植方法也是最先进的,其他地区的农户都在向我们学习。”张恒伟骄傲地说。
中粮米业一方面推荐农户使用环保农药,另一方面也联合供销社对种植区的商铺进行管理,“商铺里没有人会卖烈性农药,如果有人在卖烈性农药我们会对商铺进行处罚。”恒湖供销社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会经常对商铺进行监察。”
中粮米业看中的正是恒湖种植基地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种植基地内及周边已经禁止发展带有“三废”污染源的工矿企业,这样也杜绝了粮食源头污染,从这里走出来的中粮“福临门”大米100%远离工业污染,更加自然、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障大米加工质量,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今年还配备了两套烘干设备。”恒湖供销社负责人表示。因为质量把控严格,恒湖的大米很出名。一些中小米商会慕名而来,采购农户上交给中粮后所剩的余粮。
2. 中粮集团质量安全管理红线是什么
中粮集团质量安全管理红线
中粮全体员工应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设项目不得违反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三同时”规定。
二、建设项目不得委托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具备安 全生产资质的单位。
三、不得瞒报并购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环保风险和重大隐患。
四、不得违规开展 OEM 业务,不得违规接受委托代工业务。
五、不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违规添加物,不得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规药物。
六、不得违规排放和处置污染物,不得违规停用环保设施,不得擅自改动在线监测数据。
中粮粮谷质量安全管理红线
中粮粮谷全体员工应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着力打造卓越的企业质量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严格遵守下列十条规定:
一、建设项目不得违反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三同时”规定。
二、建设项目不得委托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具备安全生产资质的单位。
三、不得瞒报并购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环保风险和重大隐患。
四、不得违规开展OEM业务,不得违规接受委托代工业务。
五、不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违规添加物,不得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违规药物。
六、不得违规排放和处置污染物,不得违规停用环保设施,不得擅自改动在线监测数据。
七、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得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消防、食品安全、节能环保配置规定。
八、不得瞒报、谎报或者迟报纳入集团管理和备案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环保事故。
九、不得生产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
十、不得生产不符合产品标准的产品
3. 中粮集团的食品安全质量方针是什么
全产业链管控
成都产业园对大米产品在源头、生产过程、产品出口端三个环节的质量管控实际上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体现。
中粮集团质量与安全管理部总监万早田说,全产业链是指由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产业链系统,产业链下游在信息方面为上游提供支持,上游在质量安全方面为下游提供保障,从而实现有效风险控制。
“全产业链理念的提出为食品行业引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思维,也为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模式。”万早田说,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产业链源头管理。在种植养殖管理方面,中粮集团重点对基地选址、种子种苗、农药兽药使用、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逐步形成“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中粮集团自有番茄基地达到21万亩,可控茶园100多万亩、葡萄园50万亩,养殖基地的生猪、肉鸡存栏量分别达到37万头、300万只,上述产业链的基地采购量占总采购量比例均领先国内同行业水平。此外,中粮集团建立了供应商、OEM工厂等相关方的准入制度,优化质量安全管理流程,建立相关方黑名单与退出机制。
二是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中粮集团系统梳理了13条主要产业链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建立了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并构建了食品防护体系。截至目前,中粮集团已有126家基层企业建立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占企业总数量的86.3%,有效避免了人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导致的质量安全事故。
三是产品出口端管理。在冷链物流方面,中粮集团编制了《食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冷链物流温度、车辆、装运要求,导入电子温度监控与GPS定位等技术,确保涉及冷链物流业务的单位100%实现全程动态监控。在仓储管理方面,制定仓储质量安全管理标准,降低原料、产品周转率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
这一全产业链的风险管控机制也在中粮集团旗下蒙牛乳业得到执行。蒙牛乳业助理副总裁王艳松介绍,在源头方面,蒙牛乳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牧场,提高奶源供奶合格率;通过对供应商实施评估准入制度、日常分级管理等,提高原辅料到厂合格率。在生产方面,持续进行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改善,弥补技术短板,提升质量稳定性。在终端销售方面,建立业务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标准化,通过培训客户等,推动终端质量管理提升,保障市场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新鲜度。
“尽管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面临大量内外部风险与挑战。”万早田说,全产业链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质量安全工作必须依靠战略眼光、系统管理、科学方法和全员文化,为消费者构筑起牢固的质量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