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职业卫生科室个人总结
2011年,职业病防治所按照中心(所)“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和省市各项业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科学管理,理顺职能,规范业务,努力加大监督力度,明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方向,重点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促进经济创收再上新台阶。在中心(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所同志团结一致,热情服务,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
一、加强学习,科学管理,努力打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品牌”
为加强和提升我市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心(所)于2011年初成立了职业病防治所。
中心(所)对职业病防治所业务(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职防所成立后制定了《二0一一年管理工作意见》。所管理以中心(所)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紧紧围绕中心(所)的重点工作和经济创收目标开展工作,努力做好各项计划和制度的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将职防所按划分健康监护、检测评价和辐射防护三个专业,各专业有一名科长或副科长负责业务及创收工作,同时设立了预监专家组和监测室,建立了各单项工作专人负责管理制度。从而调整和理顺了各专业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了所内人员的岗位职责,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全所形成了团结、实干、开拓、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所内实行了“周例会”和“季考核”制度,对所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及时布置,严格落实,认真分析总结,并及时督促检查。全所始终贯彻中心(所)的工作重点,把经济创收作为2011年工作的第一要务。(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
2011年,全所制定了政治和业务学习计划,注重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树立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全所人员的监督执法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适应职业卫生监督员和技术服务员的两种角色。按照中心(所)领导的的要求,职防所着眼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长远发展,在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人才、热情服务、开拓项目、扩大服务半径上下功夫,做到高起点,严要求,规范管理,依法收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职防所打造成一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品牌”队伍。,
二、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继续深入宣传、贯彻(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按照全省部署积极开展和推进职业卫生“四个一”和“六进”工程,做好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按照省市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并结合我市的实际状况开展健康监护、检测评价和辐射防护工作。
2011年,全所加强业务技术学习,进一步提高全员业务工作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志们结合实际工作,阅读有关专业期刊和杂志,浏览有关专业网页和网站。平常工作中遇到问题善于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业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2011年,全所分八批派12人次参加省织的职业中毒、职业健康检查医师资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人员防护培训班等业务技术培训。部分培训结束后通过了有关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资质。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健康监护工作
2011年,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依照(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从体检人员的登记、检查及体检报告的制作都严格把关,同时所里制定了各项体检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全年共体检8692人。
1、开展了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全年共完成有害作业人员的体检3481人,查出有职业禁忌症2人。
上半年,重点对接触刺激性气体及一氧化碳人员进行了集中体检。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职防所精心组织,多方协调。2011年5月4日我所印发了《关于开展接触刺激性气体及一氧化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通知》。5月10~28日对市辖8个大中型企业的829名刺激性气体及一氧化碳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中末检出职业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相关慢性疾病率达55.4%,检查结束后及时写出了体检报告书。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② 职业健康培训的心得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汽车生产各个流程中产生身体危害的种类及因素,这个详内细可在腾讯网上查到,容比如在焊装车间我们主要面临着呼吸系统和视觉系统疾病的一些大众性质的困扰,导致疾病的因素主要是烟尘和弧光等。同时不断向我们发出提问,向我们详细了解学员对劳动保护用品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状态。然后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各部门各车间的学员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对职业危害的产生和防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安全防护知识,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空间。
③ 关于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学习后的总结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洗手。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 CFU/cm2[29]。伦丽芳报道[30],90名临床护士洗手技术考核中,有52.2%漏洗手尖,43.8%的人漏洗手背,洗手时间不足,搓洗力度不够,洗手后立即采样监测超标率达24.44%。手卫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稿),我们应明确洗手指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手卫生监测。②戴手套。有报道[31],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31]。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还有研究表明[15],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③戴口罩和防护镜、面罩,穿隔离衣,采取隔离措施等。非典期间,某省几家医务工作者救治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因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人转到第八人民医院后, 医护人员按照传染科医疗常规进行穿上隔离衣,戴上特制12层棉布口罩、手套、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具进行治疗和护理,这家医院无一人被传染。由此可见,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④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④ 为什么要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卫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让工人了解到所从事的作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何预防,防护,以此来保护职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