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信息来源:博安网-安全生产云培训
㈡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应包括哪些
实验人员工作职责一、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开放仪器室和实验室。二、参与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及时准备实验,指导学生实验。三、科学保管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保持仪器室实验室清洁。四、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做好所需物品的请购、领取工作。五、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及时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破损仪器核销工作。六、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室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实验教学计划执行,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七、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自制教具,及时向有关人员介绍新增仪器设备。八、保管好实验室资料档案,及时准确地完成统计报表等各种表册登记。九、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十、离开实验员岗位时,做好移交工作。实验室、仪器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师生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场所。为有效管理实验室,仪器室,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实验室、仪器室由专人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负责制。人员更换须上报主管部门,并移交手续。管理人员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和提出处理意见。二、专用实验室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活动,仪器设备不得挪作他用。学校应及时补充,添置仪器设备,适应教学需要。三、实验室应建立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准确及时反映仪器增减结存情况。四、仪器设备应按学科分室保管,存放仪器在符合科学性原则前提下,做到取用方便、陈列美观。针对不同仪器特点,采取防尘、防震、防压、防磁、防晒等措施。五、经常维护、定期保养,做好防锈、防腐、防形变等工作。保持仪器良好状态,减少损耗。六、仪器设备的领用、借用一律通过管理人员,并以下手续:本校教师领用,必须提前填写《实验通知单》,用毕及时归还;外单位借用,须填写借用登记表,并经主管领导批准,按时归还。仪器收回时,管理人员应当面检查仪器完好情况。七、仪器操作应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损坏仪器要及时查明原因,区别情况分别予以报损或赔偿。八、建立和健全仪器设备,实验教学档案制度。妥善保存好仪器说明书,使用登记册、实验情况记载表等有关资料。九、严格按有关安全规则开展实验,做好安全用电,防火、防盗、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危险品必须专柜存放、严格取用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十、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室要对全体师生开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学生实验守则一、实验前必须预习课文有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二、进入实验室,按指定位置就坐,保持室内良好秩序。三、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弄清本实验所用仪器使用方法,所用试剂性质。四、实验时,听从教师和实验员的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五、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如发现意外事故,及时报告老师。六、爱护公共财物,小心使用仪器和实验设备,注意节约试剂和水、电。七、培养良好实验习惯,实验用品要摆放整齐。各种废物都应放到指定地方,不得随便乱丢,实验完毕应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八、根据实验原始记录,认真做好实验报告,按时交老师审阅。九、实验室内一切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带出实验室。十、实验时如有仪器损坏,及时报告教师,填写《仪器破损记录单》。教学仪器领用、借还制度一、任课教师每学期初应填写演示和分组实验安排表,并交实验室。二、任课教师应将所需要的实验仪器材料药品通知单(演示通知单提前三天填写,分组实验通知单提前一周填写)实验前交仪器管理人员,以便管理人员准备。三、管理人员接通知单准备好仪器药品,应先实验一次,确保其性能良好,并向教师介绍仪器药品性能,使用方法,由教师再一次实验,成功后签字领走。四、任课教师归还的仪器要根据“通知单”、“借还登记簿”逐一查对,并由管理人员复查,清查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和实验通知单上,若有损坏按规定处理。五、学生分组实验后,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对每组仪器逐一清查,并由管理人员复查,清查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和实验通知单上,若有丢失,按规定处理。六、所有仪器的借用不应超过规定时限,以保证仪器正常流通。教学仪器维修、保养制度一、教学仪器是国家财产,管理人员要根据各种仪器的特点定期对各类仪器进行保养,并做好防尘、防火、防潮、防锈、防霉、防冻、防爆、防光防毒防震等工作,要对有关仪器定期采取开机、通电、充电等措施,确保仪器性能完好,并做好记录。二、管理人员要在教师借领仪器前,对仪器进行一次检修,保证仪器性能完好,教师归还仪器后,再进行一次检修,把维修好的仪器放回原处,并认真填写维修记录。三、对精密贵重仪器要妥善保管,若管理者不精通其性能,不能擅自拆修,对自己不能维修的仪器可送专业部门维修。四、学生分组实验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认真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随堂及时维修有故障情况仪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完成后对每组仪器进行检修。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一、实验前熟悉每个具体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二、用完酒精灯后应立即熄灭,点燃的火柴用后应立即熄灭,不得乱扔。三、使用电器时谨防触电,不用湿的手、物接触电源.实验后应立即把连接电源的插销拔下。四、绝对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五、不要俯向容器去嗅放出的气味,应保持一定距离,慢慢地用手把离开容器的气流扇向自己。六、稀释浓酸(特别是硫酸)时,应将酸注入水内并不断搅拌,切无将水注入酸内,以免溅出或爆炸。七、倾注药剂或加热液体时,不要俯视容器,以防溅出.试管加热时,切记不要将管口向着自己或他人。八、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把食具带进实验室.实验后必须仔细把手洗净。九、离开实验室之前,应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闭。
㈢ 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过去一直把重点放在传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导上。手册强调的是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的应用;适当的防护设备;正确的实验室设计、操作和维护;以及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来减少工作人员受伤或患病的危险。在按照这些推荐意见执行时,对环境以及周围较大范围社区所造成的危险也可降到最低。目前必须通过引入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措施来丰富上述实现生物安全的传统方法。最近全球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强调有必要保护实验室以及实验室内的材料,以免可能因故意行为而危害人类、家畜、农业或环境。在确定一个单位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的需要之前,必须首先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laboratory biosecurity)”之间的差异。
“实验室生物安全”一词用来描述那些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则是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有效的生物安全规范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活动的根本。通过危险度评估工作(作为实验室所在机构生物安全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实施),可以收集关于所使用生物体的类型、它们的物理位置、需要接触这些生物体的人员以及负责这些生物体人员的身份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评估一个单位是否拥有这样的生物材料,而这些生物材料对于那些企图不当使用它们的人具有诱惑力。应建立国家标准来明确国家和各单位在防止标本、病原体和毒素被滥用方面应负的责任。
每个单位都必须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实验室工作的类型以及本地的情况等来制定和实施特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规划。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活动应能代表所在单位的不同需求,必要时应由科技主管、研究负责人、生物安全官员、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以及执法机构和安全机构的人员来参与。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应以对病原体和毒素负责任的综合方案为基础,其中应包括对病原体和毒素的贮存位置、进出人员资料、使用记录、设施内及设施间进行内部或外部运送的记录文件以及对材料进行任何灭活和∕或丢弃等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同样地,应制定一个单位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方案来鉴别、报告、调查并纠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工作中的违规情况,包括调查结果中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应明确规定公共卫生和安全保障管理部门在发生违反安全保障事件时的介入程度、作用和责任。
与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不同,所有人员都应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理解保护这些材料的必要性以及有关生物安全保障措施的原理,培训内容应包括复习有关国家标准和各单位的特殊规定。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说明在发生违反安全保障的事件时相关人员具有哪些安全保障的作用和责任。
对于所有有权接触敏感材料的人员,考察他们在专业和道德方面是否胜任危险性病原体的工作,这也是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活动的一个中心内容。
总之,安全保障预防应该像无菌操作技术和其他微生物安全操作技术一样,成为实验室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不应阻碍对参比材料、临床和流行病学标本以及临床或公共卫生调查中所需资料的有效共享。职能部门的安全保障管理不应过度干涉科研人员的日常活动,也不应干扰其研究工作。对重要的研究和临床材料的合法使用必须得到保护。评估人员的可靠性、进行专门的安全保障培训以及针对病原体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等都是促进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的有效方法。所有这些努力必须通过对危险性和威胁的定期评估,以及对相关措施的定期检查及更新来加以维持。检查这些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对有关规则、责任和纠正措施的解释是否清楚,这些都应该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规划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国家标准所必不可少的内容。
㈣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简介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编者针对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一线操作人员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做”的一本参考书,内容特色鲜明,非常适合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一线科研人员的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