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有《山香教育》的心理学、教育学的视频,本人正在考教师编制,想看看视频学习学习,有的请发给我一份。
视频没多大用,只要把他们的教材多看几遍,就像复习大学时候的考试一样
PS:本人已经获得教师编制
Ⅱ 教育333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原理 教育心理学视频讲解 百度云 谢谢。。。
同学是今年考研是吗?是打算考哪个学校的专硕呀?可以来咱们勤思问一问教育学专业的老师,咱们勤思是一直做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的
Ⅲ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视频,求分享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3203173.html
望采纳
Ⅳ 有人有教师资格证里教育心理学的视频教程么
每个省的考试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
Ⅳ 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1、罗森塔尔效应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2、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3、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
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4、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5、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机械地照搬“增减效应”。因为我们在评价人时,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很多,仅靠褒与贬的顺序变化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倘若我们评价人时不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都采取先贬后褒的方法,往往会弄巧成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森塔尔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超限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西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霍桑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增减效应
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视频
答-什么叫资格证?资格证就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资格,是根据您的业绩和学识及工作的年限,对于学校就是参评职称
初级-中级--高级。所以资格证就是上岗证,不是什么视频。
Ⅶ 谁有3至6岁儿童教育心理学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IopIXQoiz0/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3%D6%C16%CB%EA%B6%F9%CD%AF%BD%CC%D3%FD%D0%C4%C0%ED%D1%A7%CA%D3%C6%B5&fr=ala0 上这两个网站看看,教育幼儿可不能疏忽了
Ⅷ 求教家庭教育心理学是怎么回事
父母决定不了我们的知识,决定不了我们的经历,决定不了我们的机遇,但是,父母带给我们的是最初的生存起点和环境,在以父母主导的幼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们的的性格。父母透给我们的是对世界和对人的基本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这个人如何获得他的知识和能力,如何面对他的经历和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根源皆在家庭。
对家庭教育价值的认识,需要人们对自身成长的足够关注,也需要有关注的心境,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长期处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贫乏,养家糊口的压力和认识层面的相对浅薄防碍了人们对于家庭教育价值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多来自社会竞争的激化(大家被迫认识到孩子的竞争的背后是父母的竞争),而不是出于认识上的觉醒。所以,大家在关注和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诸如功利性过强,目光较近和流于片面这些现象,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需要科学知识的。然而,有些父母缺少必要的教养儿童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不能科学地指导孩子,帮助孩子面对一些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甚至造成两代人的心理冲突。以下几点心理学要素,就是家长在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中,需要时时关注的:
以身作则儿童模仿力强,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心理。父母吵架、怨恨、特别是对人生、社会的不正确认识,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欲要孩子心理健康,做父母的要先做到自己心理健康,身教胜于言教,为子女作出表率。
父母要求一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必须保持一致,并且彼此支持。父母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各持己见,使孩子无所适从。
不要过分打扮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穿一些奇装异服,或给女孩抹口红、烫头发,过分打扮。这种作法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有害的。它使孩子从小追求衣着,滋长虚荣心,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给予子女情绪升华的机会孩子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欲望受到挫折,往往引起他们愤怒或抑郁的紧张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害。父母要知道孩子怒恨或抑郁的原因,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晓谕子女,引导他们进行正常而有意义的活动,如:游戏、做手工、郊游、使孩子被压抑的欲望得以升华,使孩子的紧张情绪得以松驰,逐步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父母要有自我批评精神父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这既可培养子女辨别是非、知错必改的品质,并可增强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使子女感到父母可敬可佩。
父母要具备性科学知识父母根据科学知识对子女进行性的教育。在子女容易性冲动的时期,父母要设法分散子女的注意力。例如:听音乐、散步、讲解科学故事、看画报、参加文体活动等,与孩子和风细雨般地谈心,用生动有趣的话语,鼓励、表扬、劝慰提醒子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重视少年的独立性青春期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点之一是希望获得独立性和成人感。父母在这个时期,不能像儿童时期那样要求子女。否则两代人之间可能出现心理不相容的现象,父母还没讲话,子女就采取了拒绝态度。
http://scholar.ilib.cn/A-jgssfxyxb200202024.html
Ⅸ 2015年新东方考研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学习视频全套
学员你好,你可抄以在新东方在线免费公开课中观看新东方考研教学视频,地址:http://t.cn/8sptAQL。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新东方网校koolearn)为您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有疑问欢迎您随时向新东方在线企业知道提问。Ⅹ 急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视频教程下载地址,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两门的
看视频真的太慢了,你们河南是用北京师范大学版的教材吧,北师大的有套题,你得背熟悉了,一般都会有很多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