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方案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潼南县委 潼南县人民政府
指导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协办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7日)
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是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大型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市国土房管局负责技术指导。为了让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开展,达到锻炼队伍、展显先进的科技救援手段、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现就演练的筹备及演练活动编制如下工作方案。
一、演练概况
(1)演练背景。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以潼南县“6.30”特大暴雨为背景,因特大暴雨引潼南县体育公园重大地质滑坡,威胁群众413人,造成房屋倒塌,陆路交通严重堵塞,大量群众被困。通过市、县、街三级联动,利用高科技设施设备,实施远程会商与指挥,启动《潼南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干部群众有效实施救援。
(2)演练方式。本次演练采取前期录制播放与救援现场实况直播相结合。一是前期录制。对演练的预警预报、险情发生、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演练时进行播放。二是实况直播。对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等环节进行实况直播。采取现场解说员现场讲解,实现录制资料与现场直播的有效衔接。
(3)演练程序。本次演分七个步骤进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调查,启动预案、部门联动,现场指挥、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科学决策、应急处置,灾后评估、重建家园。
(4)演练重点。本次演练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展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高科技术设备和技术实施远程指挥、远程会商为重点;二是现场指挥部根据远程专家会商情况和接受远程指挥情况组织现场实施救援以重点。
(5)演练时间及地点:演练时间12月17日;演练地点:潼南县体育公园。
二、演练前期筹备工作安排
为顺利开展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实现市政府下达的演练的效果,拟成立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蹇泽西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代重久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立民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杨春 县文广新局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曾伟 县机关事务局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张海 潼南电视台台长,刘辉 县新闻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演练策划组、道具设备组、场地布置组、前期录制组、人员组织组、演练培训组、会务接待组。
(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牵头,县应急办、县国土房管局参加。负责本次演练筹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积极与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级部门的要求,主动争取市级部门的指导。
(2)演练策划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政府办、县应急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本次演练的全过程的策划、方案编写、脚本编写等工作。
(3)道具设备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交委、县民政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根据演练设置的各类场景,制作场景所需各类道具,准备无人驾驶飞机、飞艇、旋挖钻机、挖掘机、车辆、帐篷、编织袋等各设施、设备。
(4)场地布置组: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梓潼街道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演练场地协调、各类工作用台及设施的搭建、演练现场布置、示意图制作等。
(5)前期录制组:由县电视台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气象局、人武部、公安局(含武警、消防)、民政局、梓潼街道办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演练脚本要求,对演练的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剪截、编制等;负责演练过程的解说、各类视频资料的录制、输入、输出、转接等。
(6)人员组织组:由梓潼街道办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组织群众、民兵、武警、消防等,并组织参与演练。
(7)演练培训组:由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电视台、梓潼街道办、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照演练脚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培训、现场演练预演等工作。
(8)会务接待组:由县机关事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参与。负责各级来宾的食、住、行的安排与接待;负责现场来宾的引道与安排等。
三、演练实施工作安排
为了确保演练工作按预定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的演练效果。演练工作设置了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救援结束等九个环节。
(一)演练机构设置
1.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内)
负责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的远程研判,并发挥相关应急救援指令。
2.现场指挥部(设在演练现场)(18人)
指挥长:代重久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指挥长:刘立民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潼南县国土房管局局长,陈春贵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刘秋月 安监局副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童光彬 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地质专家2名。
3.抢险救援组(200人)
由县人武部牵头,梓潼街道办、公安、武警、消防、国土、水利等部门组成(人武部官兵、民兵、公安、武警、消防、梓潼街道办、国土、水利、交委)。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利用其装备优势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
4.调查监测组(40人)
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气象、地质队参与(国土、气象、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第二分队、市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进行应急调查、监测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根据气象、水情和汛情信息,适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出划定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的建议,报现场指挥部。
5.救护防疫组(16人)
由县卫生局牵头,相关医院参与(医生、护士、防疫)。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做好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调拨等。
6.治安交通组(90人)
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委参与(公安、交委)。
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依法打击蓄意扩大、恶意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负责救灾物资和人员、财产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道路畅通,实行交通管制;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7.后勤保障组(11人)
由县民政局牵头,财政局参与(民政,财政)。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避险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险人员的生活等工作以及筹备必要的救援资金。
8.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组(25人)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国土房管局、电视台、新闻中心参与(宣传部,国土、电视台、新闻中心)。
主要职责:灾情发生后,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灾情的调查核实、上报,以及灾情发布与新闻报道工作。
9.群众(413人),由梓潼街道办负责组织群众参演。
(二)演练程序安排
详见《2013年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脚本》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此次演练是全市性的综合大型演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科室具体抓。并于10月底前本部门、本单位参演领导、参员人员名单送县国土房管局地质矿产科。
(2)明确责任:各小组牵头部门要组织各参与单位进行任务细化,将具体任何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要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
(3)严格纪律:从演练的筹备至演练结束的全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筹备领导小组和演练指挥部的要求和指令,参与和配合演练工作,县政府督查室将对各部门和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对有碍于演练的各种行为进行通报。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B. 大化瑶族自治县年贡川乡危岩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暨全县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培训实施方案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三级人民政府的文件要求,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于2011年7月8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等宦村板上屯危岩地质灾害隐患点举行突发性危岩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现场演练,在县民族会堂二楼会议室举办全县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演练培训目的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知识培训,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快速反应、决策、应对和抢险救灾能力,高效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意识,使群众在可能遇到地质灾害时听从指挥,及时撤离,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演练方案编制依据
本方案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河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大化瑶族自治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等编制。
三、演练的地点、背景和任务
危岩隐患点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等宦村板上屯南侧山体上,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55′20″,北纬23°44′00″,崩塌体积约55.5立方米,威胁对象为60户300人,财产为500万元。该地质灾害点近年来相继发生多次岩石崩塌,无人员伤亡。目前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遇连续降雨和强降雨,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崩塌。演练的主要任务如下:
(1)模拟情景:受连续强降雨诱发,板上屯的危岩地质灾害点出现零散小体岩石滚落现象,局部发生小滑塌,有发生岩石崩塌的趋势,情况十分紧急。
(2)模拟灾情等级:小型地质灾害(Ⅳ级)。
(3)演练内容:立即启动《大化瑶族自治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我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紧急赶赴现场,迅速组织岩石崩塌危险区内的村民在最短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
四、演练的组织机构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化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贡川乡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大化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
技术指导单位:河池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二)参加演练人员(330人)
(1)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及县地质灾害指挥部成员;
(2)大化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各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人员;
(3)贡川乡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应急救援分队成员;
(4)各乡镇分管地质灾害工作的一名领导;
(5)河池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6)2011年列入我县44处重要地灾隐患点的部分村两委和监测人员;
(7)板上屯全体村民。
(三)成立自治县贡川乡等宦村板上屯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长:蓝如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指挥长:黄海瑶(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副指挥长:覃克良(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覃福广(贡川乡党委书记)
成员:韦大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电局局长)
卢桂平(县安监局局长)
黄敏核(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霍子甫(县文体局局长)
覃卫强(县应急办副主任)
韦姿羽(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韦茂宁(县气象站站长)
覃良(县公安局副局长)
覃广良(县卫生局副局长)
覃拥军(县民政局纪检组长)
黄群(县消防大队教导员)
黄金标(县司法局副局长)
韦建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韦艳华(贡川乡党委副书记)
覃维寿(贡川乡党委副书记)
韦海庆(贡川乡党委委员)
主要任务:负责组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工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负责组织调查、监测及工作策划;协调各工作组工作;负责组织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负责组织购买演练所需物资物品。
应急演练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指挥部办公室)
组长:黄海瑶(县府办副主任)
副组长:覃克良(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覃福广(贡川乡党委书记)
成员:县府办1人、贡川乡政府1人、县国土资源局2人
主要任务: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经应急演练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组实施。草拟讲话稿;负责参加应急演练领导及各级观摩嘉宾的联络工作;负责应急演练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应急演练指挥部报告,并同时向自治县人民政府报告;掌握现场应急演练进程,做好综合协调联络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组长:黄敏核(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苏艳凡(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覃拥军(县民政局纪检组长)
成员:县机关事务管理局2人、县国土资源局3人
主要任务:负责及时收集并购买各工作组需添置的避险救灾必需品;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培训会场布置工作;负责参加应急演练领导及各级观摩嘉宾的接待工作。
(3)宣传动员组
组长:韦大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电局局长)
副组长:韦艳华(贡川乡党委副书记)
黄金标(县司法局副局长)
成员:县广播电视局4人、县国土资源局2人、贡川乡政府1人、贡川乡等宦村委2人
主要任务:深入动员板上屯村民全力配合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负责指导村民安全撤离;由县广播电视管理局负责做好现场应急演练过程全方位录制工作并制成光碟;特别要抓好典型对象和村民避险撤离的拍摄工作。
(4)现场准备组
组长:韦姿羽(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副组长:韦建禄(县住建局副局长)
覃维寿(贡川乡党委副书记)
成员:贡川乡政府3人、县国土资源局2人、县民政局1人、贡川乡等宦村委会2人
主要任务:配备安装好高音喇叭、铜锣、口哨等防灾避险预警器材;设立紧急撤离路线方向指示牌;做好撤离路线道路沿线的路面拓宽、平整、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村民顺利安全撤离;绘制应急演练现场防灾避险示意图,并组织实施应急演练指挥部、主席台、观摩区、停车场、临时厕所和临时医疗救助点等应急演练现场临时设施的建设工作;做好被撤离村民的安置工作,解决被撤离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5)现场秩序维护和交通管制组
组长:覃良(县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韦华东(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韦荣修(贡川乡武装部部长)
成员:县公安局3人、县交警大队1人、贡川乡派出所3人
主要任务:对应急演练现场实施封锁;组织应急演练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应急演练区域内无关人员,协助转移应急演练人员;负责封闭相关路段、维护车辆秩序及应急演练现场社会治安。
(6)灾情监测组
组长:龙道立(河池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负责)
副组长:韦茂宁(县气象站站长)
韦海庆(贡川乡党委委员)
成员:贡川乡政府1人、县国土资源局2人、监测员1人、等宦村委1人
主要任务:调查核实灾情,组织和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预测和监控措施。
(7)应急抢险组
组长:覃福广(贡川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卢桂平(县安监局局长)
黄群(县消防大队教导员)
成员:贡川乡政府4人、县国土资源局2人、县消防大队4人、县安监局1人
主要任务: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抢救受灾群众,帮助群众进行避险安置;在群众撤离后,挨家挨户确认是否已全部撤离。
(8)医疗卫生组
组长:覃广良(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谭义志(贡川乡卫生院院长)
成员:贡川乡卫生院3人
主要任务: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设立临时医疗救助点;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
五、演练的时间和步骤
此次实战演练分3个阶段进行,即研究部署阶段、宣传动员筹备阶段、实施演练阶段。
第一,研究部署阶段(6月20日—7月2日)
2011年7月2日,应急演练指挥部召集各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及乡政府有关领导召开预备会。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会议内容:①座谈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方案的实施有关问题,确定指挥地点;②研究应急演练工作分工;③领导讲话,部署板上屯危岩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第二,宣传动员筹备阶段(7月3日—7月7日)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策划:到现场踩点确定应急演练指挥部、主席台、观摩区、停车场、临时厕所和临时医疗救助点等地点并督促实施;随时掌握各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进度。
(2)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演练防雨措施等所需物品物资的购买工作。后勤保障组根据各组要求购买、储备相关预警器材及救灾物资。
(3)宣传动员组时刻关注板上屯的地理环境及后山危岩情况,率先熟悉群众撤离路线并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采取人盯户、人盯人方式,负责板上屯村民的撤离动员工作,在警报拉响第一时间里组织并帮助村民迅速撤离,同时负责督促承担报警、喊话、敲锣工作的人员听从指挥部指令做好预警工作;确定行动不便2个重点对象、1个受伤对象、1户1人坚决拒绝撤离需应急小分队采取强制措施的对象等相关典型形象的应急演练工作,并详细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做好现场音频通讯传输与接收器材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4)现场准备组在板上屯农户家房顶安装一个大功率防空报警器和安装一个高音喇叭;在板上屯拉挂横幅,画好撤离路线图并固定好撤离路线指示牌;绘制应急演练现场防灾避险示意图,并按时完成临时设施的建设工作;做好被撤离村民的安置工作,解决被撤离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5)现场秩序维护和交通管制组熟悉板上屯的交通情况,制定交通保卫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闭公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禁区标志,确定警戒方案。
(6)灾情监测组到板上屯后山危岩地质灾害隐患处,熟悉危岩隐患点情况,科学选准安置警报器位置,并熟悉警报器情况,以便在听到指挥部指令时及时拉响警报。
(7)应急抢险组熟悉板上屯的撤离区、2个行动不便重点对象、1个受伤对象、1户1人坚决拒绝撤离对象等情况,落实专人对应,以便在村民撤离时帮助村民撤离至临时避险安置点,撤离后分组挨家挨户进行核查确认是否全部安全撤离。
(8)医疗卫生组熟悉板上屯情况,分别在临时避灾安置点和公路边上设立临时医疗救助点,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用品在应急演练时使用。
(9)开展应急预演。7月6日9:00—11:30,指挥部全体人员深入应急演练现场进行预演。通过预演,查找工作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为正式演练做好战前工作。
第三,实施演练阶段(7月8日8:00—9:30)
(一)主持人解说(8:00—8:15)
县文体局负责提供应急演练现场音响等设备,并做好调试工作。调试成功后,由县广电局主持人介绍参加本次应急演练的各位领导、演练目的、程序、背景、任务等。
(二)正式演练
按照灾情报告,应急处置和灾情解除三部分进行。
演练流程:
8:00参加演练领导、各组人员到指定位置。
8:15指挥长下达演练命令。演练正式开始,各组按任务分工实施演练。
8:17拉响监测警报器,危岩监测员韦振庭立即向村委监测责任人韦荣生报告:“我屯后山危岩隐患点出现小规模岩石崩塌滑落,有扩大的趋势等异常情况,请尽快组织村民应急避险转移,同时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
8:20危岩隐患点监测责任人韦荣生向乡人民政府报告:“我村板上屯后山危岩隐患点出现小规模岩石崩塌滑落等异常情况,有扩大的趋势,请求上级给予救援。”
8:22乡人民政府向指挥部汇报板上屯灾险情情况。
8:25指挥长通过乡人民政府的汇报分析,果断发出指令:请立即组织危岩下方的村民迅速撤离。
8:30撤离开始。
撤离路线:村民从预定的撤离路线撤离到临时安置点位置。
8:50撤离完毕。
8:55应急抢险组报告:受威胁村民全部撤离危险现场,拒撤户1户1人已被强制撤离到临时安置点,有1人在撤离中摔伤已紧急送达临时医疗救助点,电源水源已被切断。
现场秩序维护和交通管制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现场准备组报告:撤离村民已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有1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救助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监测组报告:据监测,崩塌体变化已趋稳定,降雨已停止,建议解除封锁警戒事宜。
9:00指挥长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戒;医疗卫生组继续检查是否还有受伤群众;灾情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
9:10指挥部领导成员到灾民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安置情况。
9:20总结讲评应急演练工作
9:30演练结束。参加应急演练人员(除板上屯村民外)回到县民族会堂二楼会议室培训会场。
六、举办全县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培训
(1)时间和地点:2011年7月8日10:00—12:00在县民族会堂二楼会议室
(2)参训人员:参加应急演练人员(除板上屯村民外)
(3)培训内容:
①县领导就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重要讲话
②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专题讲座
③河池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讲话
七、演练和培训的工作原则和要求
(一)本次危岩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应遵照的原则是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二)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动员。演练前由宣传动员工作组向有关村民和参与人员进行宣传和通告,保证调动所有参与演练人员的积极性,熟悉演练程序,避免发生慌乱,确保参加实战演练人员的绝对安全。
(2)增强工作主动性。应急演练的指挥部成员,要增强工作主动性,按照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及时分工落到实处。在应急演练中尤其要反应迅速,积极服务。
(3)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各小组进入指挥部报到并待命后,一切行动要服从领导,听从统一指挥,遇到紧急情况要密切加强沟通和汇报。正式演练开始后,各工作小组具体行动的演练听从黄海瑶副主任统一指挥。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C. 应急救援培训 2012了,希望了解下哪有做灾害救援技能培训的机构,如何报名参加,有什么条件呢
你可以在网络搜索:中红培训基地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培训基地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培训基地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占地500亩,划分教学区、实景训练区、生活区、休闲区,建有教学楼、学员宿舍、模拟多种灾害现场,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急救医疗设备、救援设备及医学仿真模拟教具等,硬件设施齐全,能同时接纳1000多名学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灾害救援和应急救护等技能训练,充分保障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培训基地拥有一批高水准、专业化的师资教官队伍,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多数人员参加过汶川、玉树、盈江等灾害救援行动,其中以国际化医学人才为主导,配合具有丰富救援经验的培训师,达到医学与救援的有机结合。
培训形式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强调权威性、实用性及真实性。培训课程引进国际标准,结合国内灾害救援经验,让学员在独特的灾害模拟场景中体验、学习和掌握应急救援救护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环境
教学区: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急救医疗设备、救援设备及医学仿真模拟教具等,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灾害救援技能训练。
训练区:以实景模拟灾害救援训练为特点,包括地震救援、高层建筑物救援、管道巷道救援、交通事故救援、水灾救援、火灾救援、夜间搜救等多种模拟灾害现场,让学员在体验真实场景的同时,学习灾害救援知识。
生活区:北京培训基地建有不同标准的学员宿舍、客房、食堂、淋浴室、洗衣房、超市、医务室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充分保障学员们的健康生活。
休闲区:北京培训基地位于京郊百亭鱼乐园内,拥有数十公顷由荷花池塘、亭台楼榭、雕刻壁画组成的花园景观。园内风景秀美,空气清新,供学员在课余时间休闲活动。
D. 化工灾害应急自救HSE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准备化工灾害应急自救HSE培训:
1、化学品危险源辨识;
2、看内懂MSDS;
3、化学品泄容漏后的性状,明确其侵入途径;
4、化学品摄入、吸入、皮肤/眼睛接触后的症状及后果;
5、不同侵入方式的不同急救方式培训(淋洗、供氧、催吐、解毒剂等培训);
6、辨识需特殊急救的化学品;
7、应急自救的信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