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教育部这次对培训行业的整顿
一、这是一次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顿,覆盖广泛,力度空前,或将彻底肃清校外培训市场乱象。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将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
此次治理,将由各中小学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参与报班校外培训的情况,然后分类整顿。对于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建立白名单向社会公布;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建立黑名单,坚决予以取缔或整改。
二、此次整顿目标明确,对象具体,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整顿的重点如下:
1、未取得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存在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
2、学科类培训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3、组织中小学生培训等级考试及学科竞赛等行为;
4、将机构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的中小学;
5、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授课的中小学教师;
6、诱导或逼迫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的中小学教师。
三、此次整顿将改变校外培训市场格局,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方向,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秩序的“有益补充者”而非“干扰者”。
1、证照不全、无办学实力的培训机构将被清理出局,对于资质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来说,却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
2、校外培训机构将被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之下,办学行为和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3、中小学与校外培训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将被彻底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之间,只能是互为补充关系,而不能是利益共生体。
4、中小学教师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或授课,违者将会受到严厉处罚,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另外,笔者还有一点思考:
校外培训机构市场需求如此旺盛,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仍存在巨大不足。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仅能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导致学困生只能寻求校外培训机构的帮助。在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能不能为学校教育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针对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教学的授课模式呢?
B. 教育部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何时完成整改
2018年8月24日报道,就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整改4.5万家。10月将再次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督查,确保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整改。
第二步是建立长效机制。教育部已联合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构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成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最基本、最系统的政策依据。
吕玉刚说,从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摸底情况看,参加校外培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年级的比低年级的比例高。从区域分布看,城镇的比农村的比例高。“目前,参加培训的农村学生还比较少。但制定培训机构的资质标准,不管城市、城镇或农村,标准都应是一致的。特别是对安全条件、师资条件、培训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不能降低,应遵循统一标准”。
C.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注册网址是什么
红色表示出的地方
D. 教育部发布新规划!培训机构如何顺势而为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不断地推动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今年四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计划》的出台正式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通过对《2.0计划》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文件中出现了36个“智能”相关词,凸显了教育信息化2.0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变化。
教育行业中企业长得慢、长不大的问题是在于教育行业是智力服务业。相对于其他许多行业来说,难以标准化、成本边际高、难以规模化。而人工智能正是把人类智力变成机器智能,可以逐步的把教育从服务业变成信息行业。
教育下半场的十大发展趋势:
智能化、混合式学习、办学模式转变……
教育培养目标转向能力培养为主
在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在未来靠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为主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全面地加以调整;
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
混合式学习更加普遍
混合式学习不单是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混合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等。
学生的培养更加个性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了技术的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大数据,学校和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倾向、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爱好等,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推送学习资源,精准化的辅助学生,自助化完成学习目标等。
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需要学生在学校教育时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这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
同时,互联网的大发展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已经极大丰富,未来还将更丰富,这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工智能将全面辅助学生课程内外的学习,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此外,混合式学习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角色的分工更加明显。
二是教师将主要承担起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识传授。
学校办学模式发生变化
学校的办学模式开始进入了追求个性的时代,追求个性时代的学校主要有二个明显特征:
一是从千校一面到个性发展。
二是学校的组织模式将更加弹性灵活。
近几年,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相应也成为教育行业的热词。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开始探索和布局智能教育。那么当“智能+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教培业又该如何打破思维和认知的藩篱呢?
8月16-18日,由泛亚联盟主办的“2018智能+教育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邀请国内智能化教育领军人物及实战代表,数千位区域品牌机构掌门人,论剑智能时代,聚焦教育升级,探讨智能+教育的新潮流、新趋势、新模式,重构中国教培业,塑造教育新价值。
E. 教育部将如何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
“孩子要成长、要成才,不付出努力、没有负担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就成才成功的事情。”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了“减负”这个教育热。
陈宝生说,治理以阶梯式推进。第一阶段就是出台《通知》,已经干起来了。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治理整顿。这个阶段大体上在今年年底完成任务,我们要对各地逐项地提出要求。第三阶段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对培训机构列出“黑名单”“白名单”,向全社会公布,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同时争取全社会的监督,我们共同把这件事办好。第一步要干的就是治理。第二步就是要出台一个全面建设规范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之中。
F. 全国学籍系统教育部培训测试环境用户名和密码是多少请发我QQ邮箱[email protected]
QQ密码忘了找回步骤:
1、打开QQ客户端,点击找回密码;
2、弹回出选项选择找回密答码;
3、然后输入需要找回密码的QQ号,再填上验证码继续;
4、根据提示,短信找回密码的固定格式GM+QQ号码+#+新密码(编写时不需要加号就是这个+);
5、然后打开手机的短信功能,按照上面的格式开始编写短信并且发送到服务号;
6、稍等一会,稍候就能够收到短信通知,收到短信通知就代表密码修改成功了;
7、修改成功后用重新设置的新密码,就能够重新在手机QQ登录了。
G. 教育部为什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教学行为兼治,通过打“组合拳”系统解决问题。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安置参加培训的学生。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
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
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行为,严厉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H. 教育部已整改了12251所培训机构吗
据报道,抄5月25日,教育部在广州召开袭新闻发布会,对近期教育部以及各地围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开展的工作进行介绍,截止目前已整改培训机构12251所。
截至5月23日,已整改培训机构12251所。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构2822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28.08%;整改无证无照机构5013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11.25%;整改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机构2963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7.68%
其中,整改存在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现象学校133所,占存在此类问题学校总数的6.19%,已处理教师(校长)117人;整改发现存在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等不良现象学校139所,占存在此类问题学校总数的6.49%,已处理教师(校长)217人。
文章来源:央广网
I. 哪个网站可以查到"职业培训学校"是否在教育部或相关部门备案
职业培训 学校可以有2中注册方式,一种是注册学校,一种是注册公司,一个是经营许可证,一个是办学许可证,这个不好查的
J. 教育部如何整顿培训机构乱象多问题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以办公厅名义联合印发的《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舆论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