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频变压器的制作
去电源网吧,野外版块全是讲电鱼的。
自制电鱼机不需标准计算,EE40频率大于20K可初内级3T,小于20K建议容4T,次级按所需电压按比例绕。线径按每平方毫米电流8--10A计算,20K左右不要大于0.9mm多线并绕。非常简单的
另外这个电路图参数不能用,这是低频的,只能用铁芯变压器。网上搜一下电鱼机的电路。
⑵ 高频变压器作业指导书怎么做啊
和普通作业指导书相同啊,
⑶ 高频变压器知识
1 前言
电源变压器的功能是功率传送、电压变换和绝缘隔离,作为一种主要的软磁电磁器件,在电源技术中和电力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传送功率的大小,电源变压器可以分为几档:10kVA以上为大功率,10kVA至0.5kVA为中功率,0.5kVA至25VA为小功率,25VA以下为微功率。传送功率不同,电源变压器的设计也不一样,应当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根据它的主要功能是功率传送,把英文名称“Power Transformers”译成“功率变压器”,在许多文献资料中仍然在使用。究竟是叫“电源变压器”,还是叫“功率变压器”好呢?有待于科技术语方面的权威机构来选择决定。
同一个英文名称“Power Transformer”,还可译成“电力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主要用于电力输配系统中起功率传送、电压变换和绝缘隔离作用,原边电压为6kVA以上的高压,功率最小5kVA,最大超过上万kVA。电力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虽然工作原理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但是电力变压器既强调功率传送大,又强调绝缘隔离电压高,无论在磁芯线圈,还是绝缘结构的设计上,都与功率传送小,绝缘隔离电压低的电源变压器有显著的差别,更不可能将电力变压器设计的优化设计条件生搬硬套地应用到电源变压器中去。电力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不一样,也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高频电源变压器是工作频率超过中频(10kHz)的电源变压器,主要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中作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也有用于高频逆变电源和高频逆变焊机中作高频逆变电源变压器的。按工作频率高低,可分为几个档次:10kHz-50kHz、50kHz-100kHz、100kHz~500kHz、500kHz~1MHz、1MHz以上。传送功率比较大的,工作频率比较低;传送功率比较小的,工作频率比较高。这样,既有工作频率的差别,又有传送功率的差别,工作频率不同档次的电源变压器设计方法不一样,也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如上所述,作者对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原则、要求和程序不存在错误概念,而是在2003年7月初,阅读《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第6期特别推荐的2篇高频磁性元件设计文章后,产生了疑虑,感到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商讨,因此才动笔写本文。正如《电源技术应用》主编寄语所说的那样:“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写的目的,是尝试把最难详细说明和选择的磁性元件之一的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问题弄清楚。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几位作者和广大读者指正。
2 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原则
高频电源变压器作为一种产品,自然带有商品的属性,因此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原则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在具体使用条件下完成具体的功能中追求性能价格比最好。有时可能偏重性能和效率,有时可能偏重价格和成本。现在,轻、薄、短、小,成为高频电源的发展方向,是强调降低成本。其中成为一大难点的高频电源变压器,更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所以在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要点”一文中,只谈性能,不谈成本,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如果能认真考虑一下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原则,追求更好的性能价格比,传送不到10VA的单片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应当设计出更轻、薄、短、小的方案来。不谈成本,市场的价值规律是无情的!许多性能好的产品,往往由于价格不能为市场接受而遭冷落和淘汰。往往一种新产品最后被成本否决。一些“节能不节钱”的产品为什么在市场上推广不开值得大家深思。
产品成本,不但包括材料成本,生产成本,还包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因此,为了节约时间,根据以往的经验,对高频电源变压器的铁损铜损比例、漏感与激磁电感比例原边和副边绕组损耗比例、电流密度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对窗口填充程度、绕组导线和结构推荐一些方案,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按步就班的来回进行推算和仿真,才不是概念错误?作者曾在 20世纪80年代中开发高频磁放大器式开关电源,以温升最低为条件,对高频电源变压器进行过优化设计。由于热阻难以确定,结果与试制样品相差甚远,不得不再次修正。现在有些公司的磁芯产品说明书中,为了缩短用户设计高频电源变压器的时间,有的列出简化的设计公式,有的用表列出磁芯在某种工作频率下的传送功率。这种既为用户着想,又推广公司产品的双赢行为,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决不是什么需要辨析的错误概念。问题是提供的参考数据,推荐的方案是否是经验的总结?有没有普遍性?包括“辨析”一文中提出的一些说法,都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站得住脚。
总之,千万记住:高频电源变压器是一种产品(即商品),设计原则是在具体的使用条件下完成具体的功能中追求性能价格比最好。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是设计出的产品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3 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要求
以设计原则为出发点,可以对高频电源变压器提出四项设计要求:使用条件,完成功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1 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包括两方面内容: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以前只注意可靠性,现在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必须注意电磁兼容性。
可靠性是指在具体的使用条件下,高频电源变压器能正常工作到使用寿命为止。一般使用条件对高频电源变压器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温度。有些软磁材料,居里点比较低,对温度敏感。例如锰锌软磁铁氧体,居里点只有215℃,磁通密度、磁导率和损耗都随温度发生变化,除正常温度25℃而外,还要给出60℃、80℃、 100℃时的各种参考数据。因此,锰锌软磁铁氧体磁芯的温度限制在100℃以下,也就是环境温度为40℃时,温升只允许低于60℃,相当于A级绝缘材料温度。与锰锌软磁铁氧体磁芯相配套的电磁线和绝缘件,一般都采用E级和B级绝缘材料,采用H级绝缘的三重绝缘电磁线和聚酰胺薄膜,是不是大材小用?成本增加多少?是不是因为H级绝缘的高频电源变压器优化的设计方案,可以使体积减少1/2~1/3的缘故?如果是,请举具体实例数据。作者曾开发H级绝缘工频 50Hz10kVA干式变压器,与B级绝缘工频50Hz 10kVA干式变压器相比,体积减小15%到20%,已经相当可观了。本来体积就比较小的高频100kHz10VA高频电源变压器,如次级绕组采用三重绝缘线,能把体积减小1/2~1/3,那一定是很宝贵的经验。请有关作者详细介绍优化设计方案,以便广大读者学习。
电磁兼容性是指高频电源变压器既不产生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又能承受外界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包括可闻的音频噪声和不可闻的高频噪声。高频电源变压器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磁芯的磁致伸缩。磁致伸缩大的软磁材料,产生的电磁干扰大。例如锰锌软磁铁氧体,磁致伸缩系数λS为21×10-6(负六次方),是取向硅钢的7倍以上,是高磁导坡莫合金和非晶合金的20倍以上,是微晶纳米晶合金的10倍以上。因此锰锌软磁铁氧体磁芯产生的电磁干扰大。高频电源变压器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还有磁芯之间的吸力和绕组导线之间的斥力。这些力的变化频率与高频电源变压器的工作频率一致。因此工作频率为100kHz左右的高频电源变压器,没有特殊原因是不会产生20kHz以下音频噪声的。既然提出10W以下单片开关电源的音频噪声频率,约为10kHz-20kHz,一定有其原因。由于没有画出噪声频谱图,具体原因说不清楚,但是由高频电源变压器本身产生的可能性不大,没有必要采用玻璃珠胶合剂粘合磁芯。至于采用这种粘合工艺可将音频噪声降低 5dB,请列出实例和数据和对噪声原因的详细说明,才会令人可信。
屏蔽是防止电磁干扰,增加高频电源变压器电磁兼容性的好办法。但是为了阻止高频电源变压器的电磁干扰传播,在设计磁芯结构和设计绕组结构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只靠加外屏蔽带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因为它只能阻止辐射传播干扰,不能阻止传导传播干扰。
3.2 完成功能
高频电源变压器完成功能有三个:功率传送、电压变换和绝缘隔离。
功率传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变压器功率的传送方式,加在原绕组上的电压,在磁芯中产生磁通变化,使副绕组感应电压,从而使电功率从原边传送到副边。在功率传送过程中,磁芯又分为磁通单方向变化和磁通双方向变化两种工作模式。单方向变化工作模式,磁通密度从最大值 Bm变化到剩余磁通密度Br,或者从Br变化到Bm。磁通密度变化值△B=Bm-Br。为了提高△B,希望Bm大,Br小。双方向变化工作模式磁通度从+ Bm变化到-Bm,或者从-Bm变化到+Bm。磁通密度变化值△B=2Bm,为了提高△B,希望Bm大,但不要求Br小,不论是单方向变化工作模式还是双方向变化工作模式,变压器功率传送方式都不直接与磁芯磁导率有关,第二种是电感器功率传送方式,原绕组输入的电能,使磁芯激磁,变为磁能储存起来,然后通过去磁使副绕组感应电压,变成电能释放给负载。传送功率决定于电感磁芯储能,而储能又决定于原绕组的电感。电感与磁芯磁导率有关,磁导率高,电感量大,储能多。而不直接与磁通密度有关。虽然功率传送方式不同,要求的磁芯参数不一样,但是在高频电源变压器设计中,磁芯的材料和参数的选择仍然是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电源变压器“设计要点”一文中,很遗憾缺少这一个主要内容。只是“降低交流损耗”一节中,提出BAC典型值为0.04-0.075T。显然,文中的高频电源变压器采用电感功率传送方式,为什么不提磁导率,而提BAC弄不清楚。经查阅,在《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1-2期,同一主要作者写的开关电源“设计要点”一文中,列出一节“磁芯的选择”,也没有提磁导率,只是提出最大磁通密度Bm为0.275T。由于没有画磁通密度变化波形,弄不清楚前文中的BAC和后文中的Bm是否一致:为什么BAC和Bm 相差6.8~3.7倍?更不清楚,选的那一种软磁铁氧体材料?为什么选这种型号?两文中都没有一点说明,只好让读者自己去猜想了。
电压变换通过原边和副边绕组匝数比来完成。不管功率传送是那一种方式,原边和副边的电压变换比等于原和副绕组匝数比。绕组匝数设计成多少,只要不改变匝数比,就不影响电压变换。但是绕组匝数与高频电源变压器的漏感有关。漏感大小与原绕组匝数的平方成正比。有趣的是,漏感能不能规定一个数值?《电源技术应用》 2003年第6期同时刊登的两篇文章有着不同的说法。“设计要点”一文中说:“对于一符合绝缘及安全标准的高频变压器,其漏感量应为次级开路时初级电感量的1%~3%”。“辨析”一文中说:“在很多技术单上,标注着漏感=1%的磁化电感或漏感<2%的磁化电感等类似的技术要求。其实这种写法或设计标准很不专业。电源设计者应当根据电路正常工作要求,对所能接受的漏感值作一个数值限制。在制作变压器的过程中,应在不使变压器的其它参数(如匝间电容等)变差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漏感值,而非给出漏感与磁化电感的比例关系作为技术要求”。“否则这将表明你不理解漏感知识或并不真正关心实际的漏感值”。虽然两篇文章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尽可能减小漏感值。因为漏感值大,储存的能量也大,在电源开关过程中突然释放,会产生尖峰电压,增加开关器件承受的电压峰值,也对绝缘不利,产生附加损耗和电磁干扰。
绝缘隔离通过原边和副边绕组的绝缘结构来完成。为了保证绕组之间的绝缘,必须增加两个绕组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绕组间的耦合程度,使漏感增大。还有,原绕组一般为高压绕组,匝数不能太少,否则,匝间或者层间电压相差大,会引起局部短路。这样,匝数有下限,使漏感也有下限。总之,在高频电源变压器绝缘结构和总体结构设计中,要统筹考虑漏感和绝缘强度问题。3.3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是现在对电源和电子设备的普遍要求。虽然从单个高频电源变压器来看,损耗不大。例如,100VA高频电源变压器,效率为98%时,损耗只有2W,并不多。但是成十万个,成百万个高频电源变压器,总损耗可能达到上十万W,上百万W。还有,许多高频电源变压器一直长期运行,年总损耗相当可观,有可能达到上千万kWh。这样,高频电源变压器提高效率,可以节约电力。节约电力后,可以少建发电站。少建发电站后,可以少消耗煤和石油,可以少排放废气、废水、烟尘和灰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既具有节约能源,又具有环境保护的双重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提高效率是高频电源变压器一个主要的设计要求,一般效率要提高到95%以上,损耗要减少到5%以下。
高频电源变压器损耗包括磁芯损耗(铁损)和绕组损耗(铜损)。有人关心变压器的铁损和铜损的比例。这个比例是随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发生变化的。如果变压器的外加电压不变,工作频率越低,绕组匝数越多,铜损越大。因此在 50Hz工频下,铜损远远超过铁损。例如:50Hz 100kVAS9型三相油浸式硅钢电力变压器,铜损为铁损的5倍左右。50Hz100kVA SH11型三相油浸式非晶合金电力变压器,铜损为铁损的20倍左右。工频电源变压器的铜损也比铁损大许多。并不存在“辨析”一文中所说那样,工频变压器从热稳定热均匀角度出发,把铜损等于铁损作为经验设计规则。随着工作频率升高,绕组匝数减少,虽然由于趋表效应和邻近效应存在而使绕组损耗增加,但是总的趋势是铜损随着工作频率升高而下降。而铁损包括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随着工作频率升高而迅速增大。在某一段工作频率,有可能出现铜损和铁损相等的情况,超过这一段工作频率,铁损就大于铜损。造成铁损不等于铜损的原因,也并不象“辨析”一文中所说那样是由于“高频变压器采用非常细的漆包线作为绕组”。导线粗细的选择,虽然受趋表效应影响,但主要由高频电源变压器的传送功率来决定,与工作频率不存在直接关系。而且,选用非常细的漆包线作为绕组,反而会增加铜损,延缓铜损的下降趋势。说不定在设计选定的工作频率下,还有可能出现铜损等于铁损的情况。根据有的资料介绍,中小功率高频电源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在 100kHz左右,铁损已经大于铜损,而成为高频电源变压器损耗的主要部分。
正因为铁损是高频电源变压器损耗的主要部分,因此根据铁损选择磁芯材料是高频电源变压器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铁损也成为评价软磁芯材料的一个主要参数。铁损与磁芯的工作磁通密度工作频率有关,在介绍软磁磁芯材料铁损时,必须说明在什么工作磁通密度下和在在什么工作频率下损耗。用符号表示时,也必须标明:Psπ其中工作磁通密度B的单位是T(特斯拉),工作频率f的单位是Hz(赫芝)。例如Pos/doo表示工作磁能密度为0.5T,工作频率为400Hz时的损耗。又例如()表示工作磁通密度为0.1T,工作频率为 100kHz时的损耗。铁损还与工作温度有关,在介绍软磁磁芯材料铁损时,必须指明它的工作温度,特别是软磁铁氧体材料,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在产品说明书中都要列出25℃至100℃的铁损。
软磁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并不完全代表使用的工作磁通密度的上限,常常是铁损限制使用的工作磁通密度的上限。所以在新的电源变压器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分类标准中把允许的工作磁通密度和工作频率乘积B×f,作为材料的性能因子,并说明在性能因子条件下允许的损耗值。新的分类标准根据性能因子把软磁铁氧体材料分为 PW1、PW2、PW3、PW4、PW5五类,性能因子越高的,工作频率越高,极限频率也越高。例如,PW3类软磁铁氧体材料,工作频率为100kHz,极限频率为300kHz,性能因子B×f为10000mT×kHz,即在100mT(0.1T)和100kHz下,100℃时损耗a级为 ≤300kW/m3(300mw/cm3),b级为≤150kW/m3(150mw/cm3)。日本TDK公司生产的PC44型号软磁铁氧体材料达到 PW3a级标准,达不到PW3的b级标准。
“设计要点”一文中提出高频变压器使用的铁氧体磁芯在100kHz时的损耗应低于 50mW/cm3,没指明是选那一类软磁铁氧体材料,也没说明损耗对应的工作磁通密度。读者只好去猜:损耗对应的工作磁通密度是《电源技术应用》2003 年6期“设计要点”一文中的BAC典型值0.04-0.075T?还是《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1~2期“设计要点”一文中的Bm值0.237T?不管是0.075T,还是0.237T?要达到100kHz下铁损低于50mW/cm3的铁氧体材料是非常先进的。请介绍一下是那家公司那种型号产品,以便读者也去购买。
⑷ 请问师傅,我想开一个高频变压器厂,请师傅们帮我给一个方案
本人是学电气自动化的,对于这方面有一点了解
⑸ 变压器总装培训事项如何安排
变压器装配无甚差别,就是在装接时,如何将线包引出头与螺丝或铜接头连接,这里有两种方法:1,铝导线引出头去漆后,将铜接头套上,用冷压钳压紧即可。如果电流大的用扁铝线,仍有二根,三根的,那么套上铜接头后,要用液压冷压钳,将绿导线与铜接头紧紧轧牢,再用热缩套管在连接处用热吹风一吹使热缩套管将导线与铜接头出收紧,使连接处与外界隔绝,以面免铝线氧化后接触不良而发烫。2,有专用的铜铝接头,一端是铜接头,一端是铝圆筒,或者一端是铜排,一端是铝排这样可将铝线与铝线,铝扁线与铝排用氧气风旱的工艺,将铝线焊接牢,铜线一端可与铜接头旱牢。变压器的装接是关键,如果连接处接触不良,或日久氧化,都会使变压器失效。
⑹ 做高频变压器电子厂新员工培训应该怎样讲解
帮你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比较齐全的高频变压器资料,欢迎下载!》
http://bbs.big-bit.com/thread-156830-1-1.html
《高频变压器的不良分析与培训资料》
http://bbs.big-bit.com/thread-161477-1-1.html
请采纳答案!
⑺ 你好,老师,我是一个新手,但不会做高频压器,想学绕制高频变压器,您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吗
绕制是工抄艺,相对还是很简单袭的,只要有参数和工具,工厂的工人都可以做出来的,我也很少见到专门讲绕制的资料
如果是设计参数,就是设计了,那个就复杂一下。不过资料就比较多了,你可以先看一下赵修科的开关电源中的磁性元件。很有用的。
⑻ 高频变压器设计步骤
高频变压器设计步骤:
——— 领料
——— 工程图及作业指导书确认
——— 一次侧绕线
——— 一次侧绝缘
——— 二次侧绕线
——— 二次侧绝缘
——— 焊锡
——— 铁粉芯研磨
——— 铁粉芯组装
——— 加工铜箔
——— 半成品测试T1 ———电感值测试
———漏电感值测试
———直流电阻测试
———相位测试
———圈数比测试
———高压绝缘测试
——— 凡立水处理(真空含浸)
——— 阴乾处理
——— 烤箱烤乾处理
——— 加包外围胶带
——— 整脚处理
——— 切脚处理
——— 贴危险标签及料号标签
——— 外观处理
——— 成品电气测试T ——电感值测试
——漏电感值测试
——相位测试
——圈数比测试
——高压绝缘测
——— QA至终检区—— 尺寸外观检查
电气测试
装箱
——— 入库
2.低频变压器制作流程图.
——— 领料
——— 工程图确认及作业指导书
——— 一次侧绕线
——— 一次侧绝缘
——— 二次侧绕线
——— 二次侧绝缘
——— 引线组装及焊锡
——— 半成品断线测试T1
——— 线架组装及矽钢片组装
——— 矽钢片补片敲平
——— 铁带组装
——— 半成品测试T2 电压测试
电流测试
高压绝缘测试
——— 凡立水处理(真空含浸)
——— 阴乾处理
——— 烤箱烤乾处理
——— 加包外围胶带
——— 整脚处理
——— 切脚处理
——— 贴危险标签及料号标签
——— 外观处理
——— 成品电气测试T3 电压测试
电流测试
高压绝缘测试
——— QA至终检区--— 尺寸外观检查
电气测试
装箱
——— 入库
3. 圆盘制作流程图.
——— 领料
——— 工程图确认及作业指导书
——— 铁芯加工
——— 固定铁芯
——— 绕线
——— 固定
——— 上线盘
——— 刷凡立水
——— 阴乾
——— 剪线
——— 剥漆
——— 上套管,端子
——— 焊锡
——— 外观
——— 贴标签
——— 包装
——— 入库
4.ADAPTOR制作流程图.
——— 领料
——— 工作指令及作业指导书确认
——— 插件
——— 焊锡
——— 切脚
——— 补焊
——— 焊DC CORD
——— 剪DC 线头
——— 清理PCB板
——— 折PCB板
——— PCB板测试 T1
——— 焊次级至PCB
——— 焊初级至AC PIN
——— 半成品电气测试T2
——— 组装CASE
——— 超音波封壳
——— 成品电气测试T3
——— 贴铭板
——— 尺寸外观检查
——— 装箱
——— FQC检验
——— 入库
5. T CORE 线圈制作流程图.
——— 领料
——— 工程图确认及作业指导书
——— 裁线
——— 钩线
——— 上底座
——— 压脚.整脚
——— 焊锡
——— 半成品测试 T1
——— 含浸处理
——— 阴乾处理
——— 烘烤处理
——— 冷却处理
——— 剪脚
——— 外观
——— 成品测试T2
——— 包装
——— FQC检验
——— 入库
6. R CORE 线圈制作流程图.
——— 领料
——— 工程图确认及作业指导书
——— 卷线
——— 焊锡
——— 上铁芯(点A.B胶)
——— 烤胶
——— 上套管(或含浸处理)
——— 烘烤套管 (或烤乾凡立水)
——— 切脚
——— 外观
——— 测试T1
——— 包装
——— FQC检验
——— 入库
7. DR CORE 线圈制作流程图.
——— 领料
——— 工程图确认及作业指导书
——— 绕线
——— 理线压脚
——— 焊锡
——— 上套管
——— 烘烤套管
——— 切脚
——— 外观
——— 测试T1
——— 包装
——— FQC检验
——— 入库
Ⅴ.工程图
工程图内容包括:线路图、剖面图、使用之CORE、BOBBIN、绕制说明、电气测试、外观图等说明
一. 线路图:
1. 符号说明:
A. 表示起绕点
B. 表示出线引到线轴的端子上.
C. 表示不接PIN的出线.F1为英文FLYING-LEAD的字头,意思为飞出来的引线,我们可称之为飞线.
D. 表示变压器的铁芯,其左边为初级,右边为次级,
E. 表示铜箔.
F. 表示外铜箔
G. 表示套管
Ⅵ.变压器制作工法(A:高频类)
一.绕线
1.材料确认
1.1 BOBBIN规格之确认.
1.2不用的PIN须剪去时,应在未绕线前先剪掉,以防绕完线后再剪除时会刮伤 WIRE或剪错脚,而且可以避免绕线时缠错脚位.
1.3 确认BOBBIN完整:不得有破损和裂缝.
1.4将BOBBIN正确插入治具,一般特殊标记为1脚(斜角为PIN 1),如果图面无注明,则1脚朝机器.
1.5须包醋酸布的先依工程图要求包好,紧靠BOBBIN两侧,再在指定的PIN上先缠线(或先钩线)后开始绕线,原则上绕线应在指定的范围内绕线
2.绕线方式
根据变压器要求不同,绕线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2.1一层密绕:布线只占一层,紧密的线与线间没有空隙.整齐的绕线. (如图6.1)
2.2 均等绕:在绕线范围内以相等的间隔进行绕线;间隔误差在20%以内可以允
收.(如图6.2)
2.3 多层密绕:在一个绕组一层无法绕完,必须绕至第二层或二层以上,此绕法 分为三种情况:
a.任意绕:在一定程度上整齐排列,达到最上层时,布线已零乱,呈凹凸不平状况,这是绕线中最粗略的绕线方法 .
b.整列密绕:几乎所有的布线都整齐排列,但有若乾的布线零乱(约占全体30%,圈数少的约占5%REF).
c.完全整列密绕:绕线至最上层也不零乱,绕线很整齐的排列著,这是绕线中 最难的绕线方法.
2.4 定位绕线:布线指定在固定的位置,一般分五种情况 (如图6.3)
2.5 并绕:两根以上的WIRE同时平行的绕同一组线,各自平行的绕,不可交叉.此绕法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如图6.4)
3.注意事项:
3.1当起绕(START)和结束(FINISH)出入线在BOBBIN同一侧时,结束端回线前须贴一块横越胶布(CROSSOVER TAPE)作隔离。
3.2出入线於使用BOBBIN之凹槽出线时,原则上以一线一凹槽方式出线,若同一PIN有多组可使用同一凹槽或相邻的凹槽出线,唯在焊锡及装套管时要注意避免短路。
3.3 绕线时需均匀整齐绕满BOBBIN绕线区为原则,除工程图面上有特别规定绕法时,则以图面为准。
3.4变压器中有加铁氟龙套且有折回线时,其出入线所加之铁氟龙套管须与 BOBBIN凹槽口齐平(或至少达2/3高),并自BOBBIN凹槽出线以防止因套管过长造成拉力将线扯断。但若为L PIN水平方向缠线, 则套管应与 BOBBIN边齐平(或至少2/3长)。(如图3 )
3.5变压器中须加醋酸布作为档墙胶带时,其档墙胶带必须紧靠模型两边.为避免线包过胖及影响漏感过高,故要求2TS以上之醋酸布重叠不可超过5mm,包一圈之醋酸布只须包0.9T,留缺口以利於凡立水良好的渗入底层.醋酸布宽度择 用与变压器安规要求有关,VED绕法ACT宽度3.2mm包两边且须加TUBE.绕法:PIN端6mm/4.8mm/4.4mm/4mm; TOP端3mm/2.4mm/2.2mm/2mm 时不须TUBE.绕线时铜线不可上档墙,若有套管,套管必须伸入档墙3mm以上.
4.引线要领:
4.1 飞线引线
4.1.1引线、长度长度按工程程图要求控制,如须绞线,长度须多预留10%.
4.1.2套管须深入挡墙3mm以上.(如图6.5)
二.包铜箔
1.铜箔绕制工法
1.1 铜箔的种类及在变压器中之作用;
我们以铜箔的外形分有裸铜各背胶两种:铜箔表面有覆盖一层TAPE的为背胶,反之为裸铜;以在变压器中的位置不同分为内铜和外铜.裸铜一般用於变压器的外铜.铜箔在变压器中一般起屏蔽作用,主要是减小漏感,激磁电流,在绕组所通过的电流过高时,取代铜线,起导体的作用.
1.2 铜箔的加工.
A.内铜箔一般加工方法: 焊接引线 铜箔两端平贴於醋酸布中央 折回醋
酸布(酣酸布须完全覆盖住焊点) 剪断酣酸布(铜箔两边须留1mm以上).
(如图6.6)
B. 内铜飞宏加工方法:(如图6.7)
C.外铜加工工法:(如图6.8)
2.变压器中使用铜箔的工法要求:
a. 铜箔绕法除焊点处必须压平外铜箔之起绕边应避免压在BOBBIN转角处,须自BOBBIN的中央处起绕,以防止第二层铜箔与第一层间因挤压刺破胶布而形成短路。(如图6.9)
b. 内铜片於层间作SHIELDING绕组时,其宽度应尽可能涵盖该层之绕线区域面积, 又厚度在0.025mm(1mil)以下时两端可免倒圆角,但厚度在 0.05mm(2mils)(含) 以上之铜箔时两端则需以倒圆角方式处理。
c. 铜箔须包正包平,不可偏向一边,不可上挡墙.(如图6.10)
d. 焊外铜(如图6.11)
NOTE: 1.铜箔焊点依工程图,铜箔须拉紧包平,不可偏向一侧.
2.点锡适量,焊点须光滑,不可带刺.点锡时间不可太可,以免烧坏胶带.
3.在实务上,短路铜箔的厚度用0.64mm即可,而铜箔宽度只须要铜窗绕线宽度的一半
三.包胶带
1.包胶带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如图6.12)
NOTE:胶带须拉紧包平,不可翻起刺破,不可露铜线.最外层胶带不宜包得太紧,以免影响产品美观.
四.压脚
1.压脚作业
1.1将铜线理直理顺并缠在相应的脚上.
1.2压脚:用斜口钳将铜线缠紧并压至脚底紧靠档墙.
1.3剪除多余线头.
1.4 缠线圈数依线径根数而定.(如图6.14)
NOTE: 铜线须紧贴脚根,预计焊锡后高度不会超过墩点; 不可留线头,不可压伤脚,不可压断铜线,不能损坏模型.
1.5 铜线过多的可绞线.(如图6.15)
1.6 0.8T的缠线标准如图6.16所示
五.焊锡
1.焊锡作业步骤:
1.1将产品整齐摆放.
1.2用夹子夹起一排产品.
1.3脚沾助焊剂;
1.4以白手捧刮净锡面.
1.5焊锡:立式模型镀锡时将脚垂直插入锡槽(卧式模 型将脚倾斜插入焊锡槽),镀锡深度以锡面齐铜PIN底部为止.(如图6.17)
2.完毕确认.
2.1 镀锡须均匀光滑,不可有冷焊,包焊,漏焊,连焊,氧焊或锡团(如图6.18)。
A. PIN脚为I PIN(垂直PIN)时,可留锡尖但锡尖长不超过1.5mm。
B. PIN脚为 L PIN(L型PIN)时且为水平方向缠线时,在水平方向之PIN脚不可留锡尖,垂直方向PIN脚可留锡尖且锡尖长不可超过1.5mm。
C. PVC线之裸线部份(多股线)不可有刻痕及断股,且焊锡后不可有露铜或沾胶,或沾有其它杂质(如保丽龙. . .)
D. 助焊剂(FLUX)须使用中性溶剂。
E. 锡炉度须保持在450℃~500℃之间,焊锡时间因线径不同而异,如下:
a. AWG#30号线以上(AWG#30,AWG#3.) 1~2秒。
b. AWG#21~ AWG#29号线 ……… .) 2~3秒。
c. AWG#20号线以下(如AWG20,AWG19) 3~5秒。
F. 锡炉用锡条,其锡铅比例标准为60/40。每月须加一次新锡约1/3锡炉量。
G. 每焊一次锡面须刮净再第二次.
H. 每周清洗锡炉一次并加新锡至锡炉满为止。
NOTE:1. 白包模型含锡油多,焊锡时间不可过长.
2. 塑胶模型不耐高温,易产生包焊或PIN移位.
3. 不可烧坏胶带.
4. 三层绝缘线须先脱皮后镀锡.
5. 焊点之间最小间隙须在0.5mm 以上.(图6.19)
六.组装CORE
1.铁芯组装作业
1.1 CORE确认:不可破损或变形.
1.2工程图规定须有GAP之CORE研磨,须加工之CORE加工.
1.3组装:如无特殊规定,卧式模型已研磨的铁芯装初级端,立式模型已研磨的 PIN端.
1.4铁芯固定方式可以铁夹(CLIP)或三层胶布(TAPE))方式固定之,且可在铁芯接合处点EPOXY胶固定,点胶后须阴乾半小时再置於120℃烤箱中烘烤一小时。包铁芯之固定胶布须使用与线包颜色相同之胶布(图面特殊要求除外), 厂家需符合UL规格。
NOTE: 铁芯胶布起绕处与结束处;立式起绕於PIN端中央,结束於中央;卧式起绕 於PIN1,结束於PIN 1。有加COPPER则起绕於焊接点,结束於焊接点。
2.组装CORE之注意事项.
2.1组装CORE时,不同材质的CORE不可组装在同一产品上.
2.2有加气隙(GAP)之变压器与电感器,其气隙(GAP)方式须依照图面所规定之气隙(GAP)方行之,放於GAP中之材质须能耐温130℃以上,且有材质证明者或是铁芯经加工研磨处理。
2.3 无论是有加GAP或无加GAP的铁芯组合,铁芯与铁芯接触面都需保持清 洁,否则在含浸作业后 L 值会因而下降。
2.4包铁芯之胶布宽度规定,以实物外观为优先著眼,次以铁芯宽减胶布宽空隙约0.3mm~0.7mm为最佳。
七.含浸
1.操作步骤:(如图6.21)
1.1将产品整齐摆放於铁盘内.
1.2调好凡立水浓度:0.915±0.04.
1.3将摆好产品的铁盘放於含浸槽内.
1.4启动真空含浸机,抽气至40-50Cm/Kg,放入凡立水,再抽气至65-75Cm/Kg,须连续抽真空,破真空3-5次,含浸10-
15分钟,视产品无气泡溢出.
1.5放气,放下凡立水,再反抽至65-75Cm/Kg一次,放气,待产品稍乾后取出放置滤 乾车上阴乾.
1.6滤乾10分钟以上,视产品无凡立水滴下.
1.7烘乾:先将烤箱温度调至80℃,预热1小时 再将温度调至100℃,烘烤2小时
最后将温度调至110℃,烘烤4小时
拆样确认.
1.8将产品取出烤箱.
1.9冷却:用风扇送风加速冷却
1.10摆盘后送至生产线.
2.注意事项:
2.1凡立水与稀薄剂调配比例为2:1
2.2放入凡立水时,凡立水高度以完全淹没产品为准,但凡立水不可上铜脚.(特殊机种除外)
八.贴标签(或喷字)
1. 标签确认:检查标签内容是否正确,有无漏字错字,字迹是否清晰.检查标签是否
过期.喷字时必须确认所设定的标签完全正确.(如图6.22所示)
2. 贴标签时,将产品初级朝同一方向整齐摆放.喷墨时应将产品之喷印面朝喷头,摆放於输送带上,产品必须放正.
3. 贴标签:料号标签及危险标签须依图面所规定的置及方向盖印或黏贴。标示"DANGER" "HIGH VOLTAGE"及闪电符号标签应贴付於变压器之上方中央位置。其贴示方向以箭头 方向朝变压器初级绕组为作业要求。(如图6.23)
4.注意事项:1.标签须贴正贴平,贴完后须用手按一下,使之与产品完全接触.
2.标签不可贴错、贴反、贴歪或漏贴.
九.外观
1.操作步骤
1. 1确认产品是否完整.
1.1.1 模型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开.
1.1.2 铁芯是否有破损.
1.1.3 胶带是否刺破.
1.1.4 套管是否有破损,是否过短.
1.1.5 是否剪错脚位
1. 2清除脏物:变压器本体严格的保持洁净,以提高产品价值感。
1.2.1含浸后变压器铁芯四周不得残留余胶(凡立水固体状)以免变压器无法 平贴PCB,或黏贴标签时无法平整。
1.2.2 清除铜渣锡渣.
1.3卧式铁芯在含浸凡立水后不能有倾斜现象(线包不可超出BOBBIN)。
1.4合PCB板:有STAND-OFF之变压器,插入PCB时可允许三点(STAND-OFF)平贴PCB即可。
1.5 铁芯不可有松动现象.
1.6 脚须垂直光滑,不可有松动及断裂现象,且不能有刻痕。
1.7 PIN须整脚,不可有弯曲变形或露铜氧化,PITCH则以图面上规定或实套PC板为准,BOBBIN之PIN长以图面上所规定为准。
1.8 检查焊锡是否完整.
1.9 检查标签是否正确,是否有贴错、贴反或漏贴.
1.10 检查打点是否清晰,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打错、打反或漏打.
2. 注意事项
2.1不良品必须进行修补,无法修补方可报废.
2.2胶带修补: 最外层胶布破损造成线圈外露者, 须加贴胶布完全覆盖住破损处,且加贴胶布之层数须与原规定最外层胶布之层数相同,并於涂凡立水后烘烤乾始可。加贴之胶布其头尾端均须伸入铁芯两侧内,且伸入铁芯两侧之胶布长以不超过铁芯之厚度为限.(胶布伸入至少达到2/3铁芯厚)。
十.电气测试
1.电感测试:测试主线圈的电感量.半成品测试时,须将电感值域范围适当缩小.
2.圈数测试:测试产品的圈数,相位,电感值.
3.高压测试时
⑼ 高频变压器的详细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
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
在高频变压器设计时,变压器的漏感和分布电容必须减至最小,因为开关电源中高频变压器传输的是高频脉冲方波信号。
高频变压器是工作频率超过中频(10kHz)的电源变压器
在一些变压器中,线圈与铁芯二者间紧密地结合,其一次与二次电压的比值几乎与二者之线圈匝数比相同。因此,变压器之匝数比,一般可作为变压器升压或降压的参考指标。
由于此项升压与降压的功能,使得变压器已成为现代化电力系统之一重要附属物,提升输电电压使得长途输送电力更为经济,至于降压变压器,它使得电力运用方面更加多元化。
电源变压器除了体积较小外,在电力变压器与电子变压器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一般提供60Hz电力网络之电源均非常庞大,它可能是涵盖有半个洲地区那般大的容量。
电子装置的电力限制,通常受限于整流、放大,与系统其它组件的能力,其中有些部份属放大电力者,但如与电力系统发电能力相比较,它仍然归属于小电力之范围。
各种电子装备常用到变压器,理由是:提供各种电压阶层确保系统正常操作;提供系统中以不同电位操作部份得以电气隔离;对交流电流提供高阻抗,但对直流则提供低的阻抗;在不同的电位下,维持或修饰波形与频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