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职业健康培训包含哪些内容
职业健康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2、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培训
3、健康安全管理文件的培训
4中暑、消防、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预案知识培训,
5、安全操作安全生产事项培训
❷ 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是
管理者代表是公司总经理在最高管理层中指定一名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是:
1、负版责组织建立、实施权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
3、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顾客要求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形成,并不断强化;
4、代表公司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与外部联络。
5、及时处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运行中所发生的问题。
员工代表是公司从普通员工层中指定多名,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变化,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保证公司内各层次的内部信息交流。5.5.1.1.6员工代表
1)
定期收集员工对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代表公司员工与公司领导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3)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和事故事件调查。
❸ 施工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员工培训管理规定怎么写好呢
了对所有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的任职资格控制和培训,使其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能够胜任本职或本岗位工作,以满足规定要求,作此规定。其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人员的任职资格控制和培训。
1.公司管理人员的任(聘)用按《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管理制度》(暂行)和《岗位任职资格规定》规定办理,人事部保存任(聘)用记录。
2.安全处、施工处根据总公司控制计划和深圳分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报分管副经理审核,经理批准,并协同工程处组织实施业务培训、考核工作。
3.安全科、施工计划科根据工程处施工生产需要,编制工程处年度培训计划,并报生产副主任审核,主任批准,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内容、教师、教材、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
4.公司、工程处及项目部应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实施培训工作。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做出贡献。
5.人力资源调配及培训工作有效性的评价。
(1)管理评审时评价人力资源调配情况的有效性。
(2)深圳分公司、工程处及项目部应对每次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6. 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
(1)工程处负责保存本单位员工档案,员工档案包括员工的主要教育、工作经历和技能情况。
(2)安全处、施工处/安全科、施工计划科负责保存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的记录。
(3)新工人、转岗人员、在岗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书面或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项目部负责保存培训记录。
(4)安全处、施工处/安全科、施工计划科应按国家、地方有关部门要求,及时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卫生员、救护员、内审员、规定的管理人员(如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员)取得授权部门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做好培训登记表并报安全设备部备案。
(5)安全处、施工处/安全科、施工计划科组织实施管理人员、机操工、义务消防队员、环境监测人员、炊事员、保管员、门卫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经考核合格,核发内部上岗证上岗,负责保存培训记录。
(6)作业队组应定期进行安全活动,开好班前会,并保存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7)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教师、教材、考勤(签到)表、考核成绩等。
❹ 职业健康的安全理念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内容共分12章,主要包含基本概念和理论、预专防与管理模式、实践经验属的借鉴这三个部分。其特点是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在系统梳理各种学术观点、全面吸收国内外著名职业安全管理方面专家的主要学术概念的同时,注重将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理论和管理实践相结合进行论述,侧重比较国内外企业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编写亦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项目“日本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项目“中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及其政策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❺ 应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讲和培训
一般作如下培训:
1)对象:全员。内容:管理体系概念的培训。
2)对象:管专理干部和内审员。管理手属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对象:一线人员。岗位技能和作业指导书的培训。
以上给你参考。
❻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培训内容
一、全体人员职业健康基本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
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
2.公司职业健康规章制度;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及专业技术知识;
4.本公司和本车间(装置)生产特点、无聊特性、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5.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6.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和防护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知识;
7.典型事故案例、预防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8.卫生保健、自救、互救和职业病预防常识。
二、新入厂员工三级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
2.本公司职业健康规章制度;
3.职业健康专业技术知识及本车间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4.本公司生产特点、物料特性、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5.本车间生产概况,本岗位(装置)生产流程及职业健康注意事项,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6.职业健康设施和防护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知识;
7.典型事故案例、预防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8.卫生保健、自救、互救和职业病预防常识。
新入厂员工必须经过三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分配工作。凡考核不合格者须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三、各级管理负责人和职业健康专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管理负责人应该统一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管理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质。
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2.职业卫生管理知识;
3.职业危害防护基本知识;
4.职业危害事故等。
四、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内容
按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五、外来人员的职业健康主要培训内容
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本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制度、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
2.本公司和与施工作业有关的单位(装置、部位)的生产特征、物料特性、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易发生泄漏、跑冒、着火、爆炸、中毒的部位及防范措施;生产装置消防报警设施和防护、救护设施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3.针对施工区域特性和施工特点提出的施工安全卫生要求;
4.施工中必须遵守的职业健康规定;
5.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六、违章违纪人员、严重违章人员
应培训的内容应重新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并加强职业危害事故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重新取得上岗资质。
拓展资料: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已于2010年4月2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1999年7月12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参考链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❼ 企业员工职业安全健康都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企业职业健康指南:4.2.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力,并有权了解本人健康检查结果。 (2)劳动者有权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对他们的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劳动者或其代表有权参与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制订健康监护实施细则的决策过程。劳动者代表和工会组织也应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合作,为预防职业病、促进劳动者健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劳动者应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应掌握作业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4)劳动者应参加遵照本规范指导原则、由用人单位安排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在其实施过程中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合作。如果该健康检查项目不是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进行的项目,劳动者参加应本着自愿的原则。 (5)劳动者有权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投诉。 (6)劳动者若不同意职业健康检查的结论,有权根据有关规定投诉。
4.4 工作场所管理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
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产布局合理
生产布局应按照 GBZ1 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
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生产布局应包括总体布局和车间内生产
工艺设备的布局。
总体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厂房或车间时,应重点考虑在满足主体
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噪声声级高的车间与低的车间
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
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厂房为多层建筑物竖
向布置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作业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和振动较强的设备
应放置在底层;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不能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
用室的地面下。
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应重点考虑达到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
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质的
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的作业与毒性小的作业应隔开,无毒的作业和有毒
的作业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
建筑物内时,逸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来
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无毒和有毒作业的分开方式可以采取有毒作业密闭化、管道化,或者将有毒作业局限在
某个独立的操作间,并采取通风净化的方式将有毒气体排出。
4.4.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是指可能发生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
性物质泄漏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
害大的,或者短时间接触可能产生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组织损伤、麻醉作用足以增加
可能的意外伤害影响目救能力并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质。具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确定参考《高毒
物品目录》及 GBZ2.1。
上述报警装置必须经相关部门检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
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4.4.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包括发生事故时急救人员所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
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以及对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
工呼吸所需单向阀防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
急救车、防护小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应根据现场防护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生产条件、化学物质
的理化性质和用量。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
10 秒内能够获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应使劳动
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现场急救用品应安全有效,并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
检,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
冲洗设备主要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以及冲淋设备在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烧灼钱、
有腐蚀性、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配备上述冲洗设备,特别强调冲洗设备应用取方便,
且不妨碍工作,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劳动者能在 10 秒内得到冲洗。冲洗用水应安全并保证
是流动水。设置冲洗设备的地方应有明显的标识,醒目易找。
上述冲洗设备应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
日巡检,及时维修。
4.4.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应急撤离通道
应急通道须保持通畅,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撤离通
道的宽窄应根据需要设置,如需用车辆、担架的,宽度应能保证车辆、担架顺利通过。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应急通道畅通。
4.4.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虑泄险区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
泄险区周围不能存在可能与排放到泄险区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易燃、易爆等化学反应的物质
泄险区四周的选材不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应在泄险区周围的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及中文警示说明. 定期泄险要在中文
警示说明中说明定期泄险的时间、泄险的物质和注意事项;事故性泄险应制定泄险预案,明
确泄险的条件、泄险命令的发布人、泄险时如何进行人群疏散、泄险物质的无害化处理、消
除发生次生事故的危险、泄险后的善后处理工作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负责
泄险的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泄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