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全知识 > 卫生院安全注射知识培训简报

卫生院安全注射知识培训简报

发布时间:2020-12-14 02:32:59

㈠ 何谓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是指,保证不会通过注射方式使被注射者感染任何病原体,包括艾滋病病毒、乙内型肝炎病毒容、丙型肝炎病毒等。

安全注射要求在注射过程中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范,不共用注射器,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或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

㈡ 基层医疗手卫生和安全注射自评表

西医治疗 如果抄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触者应注意消。

㈢ 关于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学习后的总结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洗手。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 CFU/cm2[29]。伦丽芳报道[30],90名临床护士洗手技术考核中,有52.2%漏洗手尖,43.8%的人漏洗手背,洗手时间不足,搓洗力度不够,洗手后立即采样监测超标率达24.44%。手卫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稿),我们应明确洗手指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手卫生监测。②戴手套。有报道[31],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31]。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还有研究表明[15],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③戴口罩和防护镜、面罩,穿隔离衣,采取隔离措施等。非典期间,某省几家医务工作者救治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因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人转到第八人民医院后, 医护人员按照传染科医疗常规进行穿上隔离衣,戴上特制12层棉布口罩、手套、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具进行治疗和护理,这家医院无一人被传染。由此可见,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④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㈣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含义有哪几方面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含义:(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 器要无菌包装;接版种前才能打权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 l(2)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 l(3)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l(4)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l(5)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的回收、销毁。

㈤ 怎样保证安全注射

(1)彻底清洁器械、注射器,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消毒。

(2)一次性器械或注射器只能使用一次,用后要先消毒处理再销毁。

(3)有条件时使用自毁式注射器(即只要使用一次后就不能再使用的注射器)。

(4)坚决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处置锐利器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艾滋病病毒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已清洗过的器具应煮沸20 分钟。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灭菌的器具。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艾滋病病毒: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 2% 过氧化氢;70% 酒精。

(3)认真洗手。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患者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㈥ 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

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护人员不带来任何可避免的暴露风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安全注射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1) 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有手卫生指征时正确洗手或进行手消毒。(2) 在医疗活动中正确使用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3) 进行各种注射前,规范地进行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确保效果。(4) 使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应遵循下列要求: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③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④单剂量注射用药品不得分数次使用。 ⑤多剂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⑥保存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⑦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⑧避免滥用注射。(5) 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操作;推荐使用安全医疗器械进行各种注射操作;应使用大小合适的一次性锐器盒收集各种诊疗、护理操作中产生的损伤性废物,锐器盒不可盛装过满,达到3/4满时应及时关闭;不能弯曲折断或手工拔出针头;不可徒手去除针头。(6) 正确进行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一旦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应立即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四报告”的原则进行受伤局部的应急处理,降低锐器伤后感染的风险。应急处理后应及时报告锐器伤管理部门进行暴露评估和暴露后干预。(7)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处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㈦ 不安全注射有何危害

(1)传播艾滋病。许多静脉吸毒者都是通过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针具,回或与别人共答用针具而感染艾滋病。有资料显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20% 的地方,一次不安全注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是0.1% 左右。

(2)传染乙型肝炎。有人报告,不安全注射少于5 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4%;6 ~ 10 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20.0%;多于10 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41.7%。这说明不安全注射次数越多,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越大。

(3)引起其他感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或由于消毒不严引起注射部位化脓感染等。

阅读全文

与卫生院安全注射知识培训简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