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兴趣小组
一、定义顾名思义,以兴趣为主导召集大家开展相关一系列活动,带来欢快体验的同时以促进兴趣特长的发展和成员的团结和谐。
二、目的意义 课外兴趣小组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态,使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音乐、体育、艺术、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原则:1.自主选择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原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地选择活动项目,但限于场地设施和教师的因素,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做好引导分流。 2.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音乐、体育、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努力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技能,并逐步形成2-3项能体现本校音乐、体育、艺术科技特色的项目,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3.校级兴趣小组与班级兴趣小组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各校学生人数及条件差异,将班级兴趣小组作为校级活动小组的补充。
2. 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极集的参与.这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对你很有用的.
3. 我们学校准备打造兴趣小组特色学校,可以成立哪些兴趣小组该怎样操作呢
小学的话就是 美术 音乐 象棋 表演 乒乓球 舞蹈 手工剪纸 操作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选择的参加。还可以进行比赛,对获胜的人办法奖品,给以鼓励。
4.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1 以幼儿为活动主体。将课堂还给孩子,每个活动都是教师引导孩子一起探索的过程。真正内的做到—容—孩子在前,教育在后。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再解读读懂幼儿,适时提供支持,给与提升。
2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领略到音乐的奇妙。这套教材旨在让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游戏,发展良好的个性、性格、习惯和能力。
3在活动中,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与音乐、与生活经验、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互动的机会,在互动中建立联系,尝试沟通,和谐共好,习得沟通的能力,体验感动的瞬间。
4尽可能详细介绍每节活动课的流程,并且通过详细的游戏描述,让教案直接连通上课现场。
5. 兴趣小组的课和校本课程有什么区别
活动课与兴趣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发展基地的,学校享有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绝对权利。这也就是说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和教师有了充分自主权,而这一权利的“下放”在以前是我们难以设想的。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是全部地位。课程的设置一向是由国家说了算、定了干,而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在绝对的指令下进行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从表面看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非常主动的,我们可以决定一节课怎么上、上完了后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有了对“课程”的拥有感。然而这些我们可以“掌握”的内容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是一个系统,不仅仅表现为一节课、一次测试,在传统的课程体系面前,学校和教师只有服从。在以前,我们没有哪个学校和教师可以决定开哪一门课,并将其纳入与其它课程并驾齐驱的运行轨道中;我们也不能改变哪一门课应该怎么上,哪一个知识点是多上还是少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在国家课程中,始终只是“渗透”。因为有太多的诸如教参之类的“规章制度”给我们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线。于是,一些带有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的教育,就在活动课与兴趣小组中表现了出来,并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小记者班,锻炼学生思维的思维训练班,拓宽视野的科技活动小组,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电脑活动小组,还有美术小组、书法小组------这些兴趣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有着较大的“校本开发”的成份。首先,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与周边资源开设的课程。是学校主动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为(当然在此之前,我们或许并不以为这是一种参与课程的行为),在这里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不再是“渗透”,而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因为需要这种体现,学校才有这种主动的行为。其次,在兴趣小组活动课中,学校是基地,是享有绝对主动权的,学校可以决定哪一个活动小组可以开设,哪一个不具备开设条件而不开设,哪些活动小组开设多长的时间(也就是课时),这些安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的管理。最后,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教师也是同样享有充分的主动权的。他们可以决定哪一次活动上什么内容,哪一些内容上或是不上,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考核。这时候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拥有“课程”,他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兴趣活动小组的管理职责。
从这一方面来看,原有的活动课开设与现在所探讨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有着相同意义的,他们都以学校为基地,倡导学校与教师的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体现学校意志与教育取向。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6. 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每周活动次数,活动场地,参与活动人员名单,负责人或组长,这些都写清楚交给老师就行了。
大概写写就行了,半年的活动计划没人能写多详细的
7. 我们学校(高中)一个兴趣小组要举行一个欢迎活动,要怎么写策划,
表明主题很重要
兴趣小组组员有多少
需要用到什么设备等
活动地点
四大点差不多了(如果在外面举行还要知道逃生路线 预防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