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餐饮消防知识培训资料及相关试题答案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和经营使用单位必须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严禁违法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严禁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用途。
二、人员密集场所所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管理维护,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必须符合规定,严禁占用和堵塞疏散通道,严禁锁闭和遮挡安全出口。除住宿类经营场所外,其余经营场所内不得违法设置员工宿舍,不得违法留宿从业或消费人员。
五、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消火栓等建筑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或埋压圈占。
六、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线路敷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禁擅自拉接临时电线、严禁违规使用明火照明和进行电焊、气焊操作。
七、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违规使用、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严禁在建筑内燃放烟花。
八、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超员使用。
九、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制定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
十、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发现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所谓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等
② 怎么样预防食堂失火后要做到的安全事项
餐厅火灾的预防措施:
1、餐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品,禁止在厨房内存放易燃溶剂的按压式喷雾罐,例如: 香水、花露水、酒精、发胶等。
2、严禁在厨房内吸烟、玩明火。
3、严禁用打火机、纸巾引燃煤气。
3、严禁电源开关和机器超负荷,开启总开关时需要先将分电源关闭,等总电源开启 后逐一开启分电源。
4、严禁操作油锅时工作人员离岗。
5、油锅内油位不得超过油锅容量的2/3,油温不得超过7-8成热(约190-220摄氏度)。 5、一次性投入到油锅内原料不能过多,以防油溢出引发火灾,也不可过少,以免干 烧损坏设备。
6、确保电源开关完好;电路和设备电线表皮完好;无裸露金属头电线;安装线路有 条理;开关、插座、接头完好且牢固;胶布紧裹。
7、每天由专人必须对火源和煤气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8、餐厅必须由专职人员进入煤气房,进入时禁带火种(打火机、手机),日常需关 闭煤气房门(建议上锁),但必须保持煤气房处于通风状态。
9、煤气钢瓶送到后,由专职人员对钢瓶进行检查(密封性、有效期、外观、有无凹痕), 检查完毕后存放在煤气房。
10、所有煤气钢瓶必须直立摆放,切勿倒放、卧放。
11、餐厅内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设施和用品(灭火器、防火毯),且处于能正常有 效的使用状态。
12、所有员工必须知道离险情发生处最近的消防设施用具的位置,并能正确使用。
13、餐厅必须配备紧急逃生图并张贴以便让所有员工知道。
14、逃生通道必须保持畅通。
15、下班离店前必须检查所有电器处于安全状态。
16、不得将打火机、手机等物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下,更严禁灶头岗位将此类物品随身携 带,以防出现高温爆炸起火或伤人事故。
③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学习
这个最好选专业的职业培训,现在鱼龙混杂的机构多如牛毛,要想在纷杂的社会生活中脱引而出还要下的一番苦功夫。xin东fang或许就是你要找的地方。
④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食堂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知识
主要是几个大的方面:一、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三、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⑤ 如何做好中小餐饮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餐饮场所和单位食堂消防安全工作,北京市多措并举全面开展餐饮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督促餐饮场所、单位食堂在烹饪操作间灶台附近配置灭火器、灭火毯,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完好有效。对于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米的餐馆或食堂,要在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与自动灭火装置联动的自动切断装置。强化施工期间管理。
餐饮场所、单位食堂在营业期间禁止动火施工,非营业期间施工需要使用明火时,要督促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安排专人监护。经施工现场防火负责人审查批准,领用用火证后,方可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内作业,保证施工及使用范围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