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 职工元旦 春节 节前安全教育怎么写
临近春节,为了确保大家能度过一个安全、文明、祥和的春节,针对节日期间人员、车辆外出活动频繁,休假探亲、外出聚会游玩的机会较多的特点,现对春节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作一下说明。
(1)交通安全 春节期间出行多,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出行,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如果乘车,则要严格遵守乘车秩序,远离带病行驶的危车,不坐没有正规营运手续的黑车、不上超员的车辆;上车不挤不抢不起哄,乘车不携带违禁物品,不干扰司乘人员的正常工作。如果驾车出行,则要认真遵守行车纪律和交通规则,不酒驾: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违章驾驶,不开"英雄"车、斗气车。如果不乘坐机动车辆,则要注意交通信号和警示标志,注意路况,观察过往车辆,保证自身安全。
(2)饮食安全 春节期间,"吃"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不仅开销大、档次高、花样多,而且频度高、名目杂、说道。此时,要特别注意吃得要科学,饭菜要认真调剂,营养要合理搭配,防止出现偏食,造成浪费或导致营养不良;吃得要文明,不毫无节制、不暴饮暴食,不食用国家明令保护的动物食品;吃得要卫生,不采购假冒伪劣食品,不食用过期食品,少吃生冷食品,不到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就餐。
(3)娱乐安全 春节假期长,不仅可供玩的时间充裕,而且名目繁多。特别是此时的人们极易放松警惕,所以,春节期间,"玩"的安全工作尤为重要。玩要有"节"。不去不该去的场所,不沾不该玩的东西,保证玩的内容合法、健康。玩要有"度"。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不违规、少扰民、控规模、减污染;玩牌不参赌,上网、玩游戏不影响他人休息,不影响自我健康。到大型娱乐场所去玩,更要保证人、财、物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4)居家安全 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举家团聚,拉家常,走亲戚,即使是人在家里,也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或金银首饰。同时注意安全使用燃气或煤气,使用安全合格的燃气器具,防止泄漏。注意安全使用热水器,使用煤气热水器时务必保障通风,建议您在家里放置灭火设施。出门前检查门窗是否全部锁好,检查您家里的阳台、窗户是否容易让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任何未经核实的送货上门/维修人员,先通过观察,再打开门确认,尤其要提醒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任何时候,不要给上门推销的人员开门。
(5)用电安全 春节期间大功率电器使用机会较多,安全用电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不要让孩子随意乱接电线,避免灾害发生;检查一下家用电器是否有漏电、老化的现象,以免对老人和小孩直接构成威胁;对于取暖器材做到人离电断。
节日快乐,安全为本。如果安全方面出问题,节日气氛就受到影响,节日快乐就会打折。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春节,离不开安全的保障。
最后祝愿大家,阖家幸福,健康安泰,康乐吉祥。
2. 如何加强春节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合理选择出行线路
节日里市区内的交通流量会发生变化,根据以往的经验,春节期间虽然市区内交通的整体压力不会高于平常,但是市区内一些主要干路人员集中的路段,以及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流量会出现阶段性的高峰,在出行时应选择适当的路线,合理安排时间,对出行畅通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避免疲劳驾驶
安排充分而规律的睡眠,20至30岁的人大多需要7小时以上的睡眠,30岁以上的驾驶员则最好保证在8小时以上的睡眠。每驾驶车辆3-4小时至少应停车休息20分钟,活动一下,做做深呼吸。
尽量不要在通常自己习惯睡眠的时间段驾车。
如果感到疲劳,最好让车上的其他乘员开或马上停车小憩。尤其是在下午14时,很多驾驶员有午休的习惯,哪怕睡上10分钟也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
改变驾车环境也可以大大改善驾驶时疲劳的感觉,比如将窗户打开,强烈的风可以暂时提高驾驶员的兴奋程度。在车内常备一些令人兴奋的食品或药物也是应对疲劳的好方法。
行车注意“危险时段”
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三个“危险时段”值得警惕。
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上有的长途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中午时腹中空空,脚疲软,极易发生意外。
黄昏时分:黄昏时光线由阴转晴,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上经过一天的旅途会出现疲倦症状。另外,行人在行走时也由于出现视觉障碍,导致观察不清,行走速度快,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驾驶员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超速驾驶。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车辆转向失控时要尽快减速
在高速公路上,转向突然失去控制,致使驾驶员无法掌握行驶方向,后果极其危险。遇转向失控时,要沉着冷静判明险情程度,应尽快减速,在采取制动措施的同时,注意及时将危险警示信息传递出去,提醒道路上的其它车辆以及行人注意避让。车速较高时,不可紧急制动降速,否则车辆容易发生侧滑,甚至倾翻。
3. 劳动节前安全教育有哪些
1、不看不健康的书刊、漫画、录像、电脑软件等;
2、不去违规经营的游戏机房、网吧、歌舞厅等场所;
3、不参加赌博、迷信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4、不吸烟、不酗酒,严禁接触毒品。
4. 春节安全小知识有哪些
1
教育孩子不要玩明火
加强对儿童的看管,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玩明火,放烟花时一定要避开窗户、井盖和柴堆等,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2
教育孩子不要靠近电
不要让孩子随意乱接电线,避免灾害发生;检查家用电器是否漏电、是否老化、是否会对老人和小孩直接构成威胁;教育孩子不要在变压器附近、高压电线下玩耍。对于取暖器材做到人离电断。
3
预防零食坚果噎住
逢年过节,一般家庭都有大量坚果、零食之类的,孩子一旦被这些小东西噎住会造成窒息,严重会导致大脑缺氧,轻则造成脑部器官损伤,重则可能夺去生命。哪些食物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1)果冻、桂圆、核桃、花生、瓜子等食物建议5岁以下的儿童不要食用。幼儿教育专家小编告诉你,这类食物大多是圆形的,跟儿童咽喉大小差不多,一旦吸入会将呼吸道卡死。
2)面条等长条形的食物。儿童的牙齿没有发育完全,无法完全咬断,很可能吸入造成窒息。
3)玉米、黄豆、面粉类食物遇水易膨胀或变成糊状,容易堵塞孩子的呼吸道。
4
谨慎玩具伤人
过年时,亲戚朋友拜年,都会给孩子赠送玩具,一些刀、棍、枪之类的玩具容易捅伤、射伤眼睛,每年被玩具弄伤眼睛的病例不在少数,建议父母警惕。
5
水土不服,肠胃不适
过年了,有些家庭除了走访亲戚、回老家过年或者旅游,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一个较陌生的环境后,可能会出现全身长水疱、腹泻、肚子痛等所谓的“水土不服”的症状。因此,父母可携带家里带的开水饮用,或者随身带一些药物以防不适。
6
游乐场踩伤或走散
过年时,动物园、游乐场人满为患,最容易发生踩伤事故,家有孩子的,建议避开人群高峰游玩;另外,幼儿教育专家小编提醒,孩子年龄还小,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弱,爸爸妈妈如果稍微有个疏忽,容易导致孩子丢失。还有就是,人流高峰让游乐场的器材设施负载,从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7
取暖器烧伤烫伤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不少家庭采用取暖器、炉子等取暖设备,但由于这些设备放置位置在地上,这个高度对好奇的孩子来说,触摸到并不困难,因此,只要父母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
8
氢气球
氢气球被称为“不定时的炸弹”,孩子们对这些花花绿绿的气球毫无抵抗力。氢气球十分危险,氢气易燃易爆,国家已明令禁止给卡通气球充氢气,但街上的小贩为节约成本还是给气球充氢气。每年被氢气球炸伤烧伤的儿童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