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艺术教育真的很重要吗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恰恰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束缚,而且是很大的束缚。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在的儿童、少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素质教育中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风那样“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帮助青少年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2. 关于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家庭教育讲座的目的
一般讲座的内容是以家庭教育为基本原则,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通俗易懂的事例让家长更易于理解,而且专家会和家长进行互动,起到良好的效果。讲座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能够不产生叛逆心理。
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自古就受到了关注,而且这也是被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近几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他们都在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进入社会后接受集体教育,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良好基础。而家长这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需要在讲座中进行培养,通过讲座,家长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行及时改正,为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针对亲子教育讲座,至慧学堂为家长推出了定期讲座,特聘请国内著名亲子关系专家和教育专家,通过科学严谨的心理学理论,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给家长提供更专业,更科学的育儿知识及技巧,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家长构建更和谐的家庭以及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门艺术,而家长想要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需要去听家庭教育讲座,从讲座中吸取知识,改变自身的毛病,引导自己使用更贴近生命规律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3. 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有着什么作用
一般讲座的内容是以家庭教育为基本原则,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通俗易懂的事例让家长更易于理解,而且专家会和家长进行互动,起到良好的效果。
讲座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能够不产生叛逆心理。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门艺术,而家长想要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需要去听家庭教育讲座,从讲座中吸取知识,改变自身的毛病,引导自己使用更贴近生命规律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3)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
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导致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使得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因此新的恰合适宜的家庭教育应该应运而生。
4. 幼儿园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观念、家庭成员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对幼儿的具体指导、教养方式...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的积极利用,是幼儿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贡献者也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平台
网络原因或者平台技术原因,也许等下或者明天他们维护好就打开了
6. 家庭教育学习记录
第一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温馨了,孩子在心理上才会有安全感,才能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空间,自由自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健全的发展。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和爱人因为生活上的琐事经常发生争执,明显感到孩子那段时间脸上看不到笑容,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有一次我们争吵时刚好孩子作业没写好,我们夫妻同时训斥了她,孩子高声的顶撞了我们,并大声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说我们总是争吵,她心里担心爸爸妈妈会分开不管她,而且哭的很厉害,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虽小,可是她的内心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所以我们家长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安宁的家庭环境。
第二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当今社会孩子们最不容易得到的,现在的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家庭作业外,还要应对无休无止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基本上是连轴转,双休日基本都在刻苦学习训练,没有多少时间能做她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记得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学习舞蹈和二胡,每次回家练习压腿和器乐总要经过一番“斗争”,有一次我送孩子去上舞蹈课,路上我不经意的问孩子,你觉得现在开心幸福吗?因为作为家长我总觉得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孩子没理由不满足。结果,孩子的一句话惊醒了我,她说:“妈妈,我想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第一次认真的考虑了孩子的感受。后来,我和孩子达成了一致意见,兴趣班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且双休日必须有一天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支配,我觉得这样即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又满足了孩子的玩乐天性。
第三安全常识早灌输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经意的碰到很多小意外,小伤害,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做到防微杜渐。我会设置一些小小的“陷阱”,比如孩子18个月时(我写过成长日记)对我缝衣服的针特别感兴趣,我并没有立刻抹杀孩子的兴趣,而是观察一段时间后在她没注意的时候用针尾在她的小手上轻轻刺了一下,孩子立刻感觉到了危险,这时我会“不失时机”的赶紧上前安慰她,并适时告诉她这个东西的作用和危险性。还有一次,孩子看到大人经常从热水瓶里倒水喝,她自己也想尝试下,但是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明显有点困难,我看到后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打开水瓶塞子,小心的让水蒸气轻微的飘过她的小手,孩子马上就知道了。正是通过这些点滴的灌输,在我们的家庭里从不担心孩子把开水瓶打翻了,剪刀伤到手了,桌角碰到头了,睡觉从床上掉下来等等······当然,前提是宝贝在两岁前,我家宝宝一直“毫发无损”的成长。
第四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比如日常的扫地、洗衣服、铺床叠被子,劳动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孩子只有切身体会才会懂得劳动的艰辛,才能理解家长老师的辛勤付出,才会加倍珍惜。记得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做作业经常边做边玩耐不下性子,经常很少的作业能写到晚上十点以后。有一次周六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写了一个上午也没有完成一项作业,那天我刚好买了一只鸭子回来自己宰杀,我就把孩子叫过来,很平静的对她说,协助我把鸭毛!孩子当时有点蒙了······做过家务的人都知道,拔毛桩是件很费时费神的事情,果然不一会孩子就开始嚷嚷不想干了,到后来孩子基本上是边哭边做的,我虽然也心疼孩子,可是我坚持让她必须和我一起完成这项任务,自那以后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有了不小的改善,因为她切实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7. 对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的吴老师的个人评价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九十九条《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回》一文答,有以下三点感受:
1、奉献真爱,加强情感交流。所谓真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的爱,它表现为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孩子的思想、情感、愿望得到充分理解。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作为老师和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
2、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 因材施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家庭教育。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非常重要,既要着眼于未来,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3、见微知著,优化心理品质。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有民主气氛的“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孩子最容易无意识地展露自己真实的思想。家长和老师应该对孩子的只言片语加以重视,见微知著,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
8. 希望在家庭教育讲座中习以学到哪些知识或方
在讲教育角度中应该学到很多的关于知识以外的家庭沟通交往社会知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