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防安全培训教育计划表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生腾讯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在以矿山开采、危险化专学品生产、建筑施工、交属通运输等为主的高危行业,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与加工业等行业。酿成这众创些事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既缺乏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常识与安全知识,又缺乏必要的应急避空间险能力。
基本信息
⑵ 如何做好加强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近年来我国消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局面仍未改变,特别是企业职工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是构成火灾隐患与诱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多数是由于职工违反安全规定与操作规程,人为用火、用电不慎所致,且发生火灾后,企业职工不会自救互救。加强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消防法制观念淡薄,对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存在严重侥幸心理,从思想上缺乏足够认识。甚至认为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公安消防部门的职责,与自己毫不相关,只要大火不烧到自家,根本不管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如何。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把做好消防工作简单地认为是购买灭火器,几个应急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就足够了,开展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见不着效益,可有可无,无关大局,导致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得不到加强。 (二)员工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和特种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未能落实,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内容少,效果差。在我们引进的众多“三资企业”和鼓励发展的民营企业中,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城镇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大部分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自我保护意识差。员工不进行必要的岗前消防培训就上岗,甚至许多电、焊、烘烤、熬炼、木、库管、油类洗件工等特种岗位工作人员仍无证上岗,既不会有效预防火灾,也不懂得如何及时处置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保。 (三)职工消防知识跟不上科技进步发展的步伐,消防专业知识缺乏。随着高技术、高密度、高集中等新型企业的出现,与之相配套的新消防设施、装备需要懂技术的专业人员去管理维护,而同时新的火灾隐患也以新的面目显现出来,这就要求企业消防保卫人员及全体员工有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必须掌握更专业的消防知识去发现和整改火险隐患。单靠会使用灭火器等最基本的消防常识,显然达不到要求。 (四)消防安全教育与灭火技能训练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在消防安全教育训练中,“课堂”教育多,理论讲授多,而逃生、自救互救训练等实践活动少,致使一些企业职工虽然接受了理论教育,但在实际生产经营劳动中缺乏“实战”经验,一旦遇到火险,仍然束手无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做好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应抓重点,有的放矢,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就要经常向职工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调动他们做好防火灭火工作的积极性。处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如果不懂不会防火灭火方法,不但不能做好预防工作,而且发生火灾后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往往导致小火酿成大火,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是对消防工作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也肯定了消防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列入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消防法》和各项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教育和训练计划,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具备了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千方百计地防止火灾的发生,企业的消防安全才会有真正的保障。 (二)严格执行员工岗前培训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经常性地教育和培训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对新招员工要进行必要的消防基础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消防知识。对特种岗位、特种行业的操作人员,必须参加消防部门统一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于高新企业的消防保卫人员,要培养或引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及相应知识的专业人才,并将其选送到消防培训基地或消防专业学校进行培训,使其成为本岗位懂技术、善管理的消防专职人员。企业消防宣传教育要牢牢抓住消防安全责任人,而企业员工不仅数量多,且有较强的流动性,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确有一定困难。首先要抓好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培训,然后通过他们来加强对第一线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宣传教育与灭火技能训练要相辅相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灭火疏散预案,定期组织实施灭火预案的演练。
⑶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急求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由防火负责人负责组织,利用放录象、板报、宣传画、标语、授课等各种形式,根据不同季节、节假日的特点,结合各种火灾事故案例,积极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员工提高防火的警惕性和同火灾作斗争的自觉性,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二、把消防培训纳入职工培训中,对各级领导干部、义务消防人员、新职工、重点岗位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过防(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火安全技术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并经考试取得操作合格证和体检合格,方能上岗操作。未经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或消防安全责任心不强的职工不得上岗。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各部门职工可据工作情况分散分批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容: 1.宣传《消防法》和有关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 2.交流和推广消防工作经验。 3.宣传消防工作的好人好事。 4.普及消防知识,使广大职工掌握报警的方法和内容, 5.明确各自岗位的消防工作职责、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防火安全要求、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6.宣传本单位灭火预案的基本内容, 7.使广大职工掌握灭火器材、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自救、互救 再来一片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未经消防安全培训不得上岗。 二、(主管安全部门)负责拟定本单位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并分期、分批对单位员工进行消防复训。 培训以结合其日常岗位特点提高员工“会报警、会疏散自救、会扑救初期火灾”的“三会”能力及本单位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培训教育的方式可采取印发消防资料、图片,组织人员定期学习,请专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讲解,以及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实地模拟消防演练等方式进行。 三、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授课、考试等情况。 四、本单位的下列人员应当接受社会消防安全培训: 1、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2、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 3、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五、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考勤情况及考试、抽查成绩结果与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挂钩,并实施奖惩。 六、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规定,每年消防安全宣传日-11月9日,本单位应在同日内通过组织开展大型消防宣传、演练等活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消防意识。 七、根据单位实际类型选择下列内容: 宾馆饭店应利用每日早点名、交接班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在大堂、餐厅等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在顾客须知、服务指南上宣传消防知识,在客房电视节目中插播消防宣传字幕或画面;客房、包房门后应张贴疏散指示路线图,在客房内应设置醒目的“请勿卧床吸烟”提示牌,在不间断电源插口处提示“不间断电源,离开时请拔下用电器具”,客房内的垃圾桶、烟灰缸上提示“请不要乱扔烟头”,在房卡取电插口处提示“离开时请取出房卡断电”。 商场市场应利用点名、例会、交接班等时间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讲评消防工作;应悬挂或张贴固定的消防宣传标语、标牌;应结合自身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商品广告中植入消防知识;商场市场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应设置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提示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公共娱乐场所在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限定人数的“消防安全警示牌”;在每个楼层、每个房间设置“严禁燃放焰火、严禁违规使用明火、严禁乱扔烟头、严禁堵塞占用消防通道、严禁锁闭安全出口、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消防安全提示牌,包房门后应张贴疏散指示路线图;卡拉OK厅应利用点歌间隙通过影像资料宣传消防知识。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养老院的服务人员应及时提醒老人安全用火用电;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每个楼层显著位置和宿舍、病房门后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 学校、幼儿园应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各级各类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 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中小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小学阶段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应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高等学校应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幼儿园应利用儿歌、游戏、绘画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三篇 1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全院师生员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牢固树立消防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逐级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2、各级消防责任人,要采取会议、学习、布置工作等形式,对其所管辖部门的全体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对新入学的学生和新招聘、录用的教职工,其所在单位或部门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4、对电工、木工、焊工、油漆工、锅炉工、仓库管理员等工种,除平时加强教育培训外,每年应由用人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5、要对全院师生员工进行定期的消防宣传教育和轮训,使师生员工普遍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达到“三懂”(懂得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懂得预防火灾事故的措施),“三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
⑷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有哪些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规章制度
一、单位全体员工每年六月各进行一次培训。
二、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须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下列人员应理解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由www.anmeiwen.com整理]
2、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4、其他依照规定应当理解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四、培训资料: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5、组织、引导在场宾客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五、消防监控室值班操作员应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六、培训方式:
1、由保安部门组织召集对饭店全体员工的培训;
2、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授课;
3、结合本年度消防演练,组织培训;
4、透过制作墙报、宣传栏、贴图画等方式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七、根据不一样部门的实施状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八、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进行再教育培训。
⑸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急求
员工消防安全抄培训包含火灾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火警电话及报警方法、火场逃生与自救、消防设施与设备、初起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方法和消防安全标志等方面。
需要针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讲解,针对操作不当的地方,适时给予讲解、纠正。以增强参训人员处理和控制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还应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消防职责进行详细说明,强调法律赋予公务人员的消防工作职责和任务,结合行业部门落实行业主管机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社会单位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
⑹ 怎么做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包含火灾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火警电话及报警方专法、火场逃生与属自救、消防设施与设备、初起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方法和消防安全标志等方面。
需要针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讲解,针对操作不当的地方,适时给予讲解、纠正。以增强参训人员处理和控制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还应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消防职责进行详细说明,强调法律赋予公务人员的消防工作职责和任务,结合行业部门落实行业主管机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社会单位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
⑺ 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的教育培训
一是制作培训计划,紧扣主题,结合企业实际,贯穿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培训教育。
二是请相关专业人员亲临现场给以指导。
三是多收集资料,作为参考。
四是最好组织一次灭火演练。
第一章 消防法有关规定
1、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指定本法。
2、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3、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4、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以予奖励。
5、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4)组织防火教育,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检修,确保消防设施而后器材完全有效;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2)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3)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4)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7、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8、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9、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群众疏散的义务。
10、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11、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12、违反本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 火灾常识
1、火灾:火灾就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事故的严重性,在于它不发生则已,一旦发生,极可能演变成不同于一般灾害的恶性火灾。
3、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蔓延快。在厂房和坑道,火灾极易沿着电气线路和通风管道蔓延,我矿由于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较多,这些物资一旦被引燃,火势异常猛烈,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大面积火灾。
(2)火灾伤亡大。厂房内由于结构复杂,疏散通道狭长曲折,安全出口少,不利于疏散。燃烧会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的烟气,极易人的中毒窒息,造成巨大伤亡。
(3)经济损失大。库房、厂房内由于有大量物资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扑救困难。高层建筑由于楼房高、结构和使用性质上的复杂性,可燃物多而集中,导致燃烧快而凶猛,最健全有效的组织和现代化的装备,也无法保证有效和成功的扑灭高层建筑的火灾。
4、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5、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是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花、麻、纸张火灾等。B类是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是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是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等火灾。
6、火灾的发展规律:
人们在实践中证明,多数火灾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大火的。火灾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初起、成长、猛烈、衰变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造成火灾危害的关键。
(1)火灾初起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火源面积不大,火焰不高,烟和气体的流速不快,辐射热不强,火势向周围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段时间的长短,随建筑物结构及空间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少量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工具就可以将火扑灭。
(2)火灾成长阶段。如果初起阶段的火未被发现或扑灭,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强度增大,温度逐渐上升,燃烧区内逐步被烟气所充满,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被加热,此时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
(3)火灾猛烈阶段。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持续温度达600度至800度,辐射热最强,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速度,燃烧物质的放热量和燃烧产物达到最高数值,此时建筑材料和结构受到破坏,发生变形或倒塌。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大火。
(4)火灾衰退阶段。猛烈燃烧过后,火势衰退,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火灾渐渐平息。
7、制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
(1)控制可燃物,以难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
(2)隔绝空气,使用易燃物质的生产应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3)消除着火源。
(4)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防止火灾扩大。
8、发生火灾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三类:
(1)失火、缺乏防火安全常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2)由于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3)雷击、自燃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9、灭火方法: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消失,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现行灭火基本方法有四种:
(1)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点,促使燃烧过程停止。例如使用水灭火。
(2)窒息法: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量或采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火焰熄灭。例如用砂土埋没燃烧物,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火灾。
(3)隔离法:把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例如将起火点附近的可燃、易燃或助燃物搬走。
(4)抑制法: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⑻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需要。消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仅仅靠公安消防部门唱“独角戏”是难以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必须按照消防法要求,建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 消防工作格局,通过单位内部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与培训,让每名领导职工群众了解掌握消防法律法规,推动每一个成员依法履行自己的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
(二)是确保单位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经济效益和各项工作完成的基础。没有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一个单位发展得再快,经济再好,如果只顾效益,不重安全,一把火就可能烧得倾家荡产,这在火灾史上已是屡见不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单位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保证两点:一是效益上有创收;二是安全要有保障。为此,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是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一项重要工作尤为重要。
(三)是领导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离不开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据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单位职工、近一半的学生缺乏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知识,有80%的居民和学生不经常关注超市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情况,还有不少人认为消防队灭火要收钱。尽管调查抽取的样本较少,但整体反映出国民消防安全素质较差,导致火灾隐患突出,火灾事故频发。近几年来,全国火灾起数历创新高,从起火原因看,绝大多数火灾是人为因素引起,其中用火不慎、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违章操作、吸烟、玩火和放火造成的火灾占90%以上。因此,要通过单位内部的消防宣传工作,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科学知识送到每个人的手里,切实提高国民消防安全素质,使每一个人都能既做好本职岗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又自觉维护好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秩序。
(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适应新形势下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需要。近几来,我国、我省为加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对一些重点工程、重点岗位的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尤其是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管理人及值班室操作人员等岗位和工种必须经过消防执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后才能上岗。这是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工作新形势下的必由之路
⑼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的培训机构
消防通道与面积无直接关系。
商用建筑消防通道口不低于两处,两通道口之间不版得阻挡物且不低于1.5米即可。权
与面积相关的是消防栓,喷淋等配比。
最直接的事消防分区,介于我们要做教室分割,也不用考虑。
——转自教育家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