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些专业具体是学习什么的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数控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控机床加工编程、CAD/CAM应用和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具
备较强的数控技术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现代制造业生产第一线技术综合运用和设备维护管理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机床数控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机械CAD/CAM、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
●主要实践环节:钳工实习、金属加工实习、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数控加工编
程实训、CAD/CAM实训、数控机床维护实训、职业资格证取证训练、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践、毕业设计。
●毕业去向: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设备维护、机械加工生产组织与管理、数控机床及其它
数控设备的制造与装配、安装与调试、技术管理与机电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工作。
2.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具有现代科技观念和一定综合素质的,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学习有关机械的设计、制造、测试方法。毕业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械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与应用的工程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专业工程师相应的外语水平。为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工作夯定坚实基础。
二、学习形式及学制
函大专科学习四年。
三、主要课程及知识要点
主干学科:机械设计工程学、电工与计算机应用学、机械制造工程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学与电子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
主要课程简介及知识要点:
1、机械制造工艺学: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如何优质、高产、低耗地去制造机器的方法过程。主要内容有:加工精度、表面质量、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精度、机床夹具设计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保证机器质量的方法,具有正确制订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能力。
2、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研究金属切削过程的现象和规律,尤其是刀具工作参数、工件质量及切削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有:切削机理、磨削机理、切削刀具包括刀具的材料和几何参数、各种典型刀具的用途和设计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规律,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具有合理设计和选用各种刀具的能力。
3、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主要内容有:机床运动传动学、典型机床(普通车床、齿轮加工机床、磨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其它机床)。通过学习几种典型机床的工艺用途、成形运动、传动系统、结构原理及控制,使学生掌握认识各种机床的方法,具有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机床的能力。
4、数控技术: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主要内容有:微机接口技术、数控软件设计、数控机床加工编程、伺服系统控制与结构、传动装置设计、数控改造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基本原理、掌握硬件接口与软件编程、掌握数控机床结构传动设计技术,具有数控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专业背景与市场预测:近几年以来,各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模具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我院机械工程系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我系的重点专业建设,在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本专业建设的投入。
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尤其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组织了师资力量相当雄厚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从社会招聘了大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大大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将打下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与公差、CAD技术与应用、CAM技术与应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基础、塑料模塑与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专业英语、模具价格估算、模具数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拆装实习、各种生产实习等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 :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高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省、市颁发的模具数控加工或模具设计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省、市颁发pro/e或ug职业资格证书 。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实施。主要岗位及业务范围如下:产品成型工艺规程编制;冷冲模、塑料等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有关工装的装配、调试、运行与维护;生产的组织管理、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等。2004年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0%.
4 .. 1、软件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软件开发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良好运用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技术知识进行软件编码与应用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IT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程序设计导论、网络技术、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UML、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并可根据专业方向选修至少一种职业资质认证课程。
修业年限:学制两年;颁发专科毕业证。
2、计算机网络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有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及网站设计、建设、维护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IT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及网站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公共基础、综合布线技术、系统组装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网站规划与建设、网络组建与管理、路由交换技术等课程,并可根据专业方向选修至少一种职业资质认证课程。
修业年限:学制两年;颁发专科毕业证。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一定计算机基本技能和艺术设计基本知识,熟悉多媒体技术,有良好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能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音频与视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导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美术基础、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等基础课程,可根据专业方向按模块选择三维设计、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多媒体产品制作、动画创意、多媒体系统集成等专业课程,并可选修平面设计师、数码视频设计师等至少一种职业资质认证课程。
修业年限:学制两年;颁发专科毕业证。
㈡ 哪位大哥发点汽车空调橡胶胶管的制作及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不胜感谢!
挤出内胶-编织层-挤出外胶
㈢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
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
意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种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
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㈣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和机械设计及制造有什么区别
二者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大专)专业名称,属于机械类的不同培养方向。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知识技能: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高精密机械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和管理。
㈤ 金工实习砂型铸造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哪些
(一)铸造
1.基本知识
(1)了解砂型铸造生产过程。
(2)了解零件、模样和铸件。
(3)熟悉砂型的基本造型方法、造型工具的使用。
(4)了解砂型的基本结构,浇注系统的组成及浇注工艺。
(5)了解常见铸造缺陷的特征。
2.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使用造型工具,完成简单整模、分模造型作业。
(二)锻压
基本知识
(1)了解锻压生产过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典型零件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操作方法。
(三)焊接
基本知识
(1)了解焊接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2)了解焊条电弧焊的安全操作方法;焊条的组成、作用。
(3)了解常用焊接接头形式、坡口种类。
(4)了解气焊、气割的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5)了解气焊、气割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6)熟悉常见的焊接设备及焊接特点、种类。
(四)车工
1.基本知识
(1)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2)了解普通车床组成部分及其作用,通用车床的型号。
(3)了解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常用的车刀材料。
(4)熟悉车床上常用工件的装夹方法及车床附件的使用。
(5)了解车削的加工范围、特点,车工安全操作知识。
2.基本技能
(1)掌握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
(2)会使用常用量具。
(五)铣工
1.基本知识
(1)了解铣床的种类,铣刀的使用及安装,了解主要附件的作用。
(2)了解铣削的加工范围及安全操作知识。
2.基本技能
(1)了解铣刀的安装,量具的正确使用;
(2)能进行简单平面的铣削加工操作。
(六)刨工
1.基本知识
(1)了解刨床种类、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刨削的加工方法、加工范围、加工特点及其安全操作。
2.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简单平面的刨削操作。
(七)磨工
1.基本知识
(1)了解磨床的组成和用途,磨削加工特点及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磨削加工方法和安全操作知识。
2.基本技能
能进行简单的磨平面或磨外圆操作。
(八)钳工
1.基本知识
(1)了解钳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2)了解钳工的主要加工方法和应用,了解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了解钻床的组成和用途。
(4)掌握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丝的方法。
2.基本技能
初步掌握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钳工工件的基本操作。
(九)数控加工技术
1.基本知识
(1)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组成、工作过程及加工特点。
(2)了解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的基本知识。
(3)掌握数控程序的结构和常用的指令代码。
(4)了解加工中心的多轴联动加工零件的方法。
2.基本技能
(1)能用常用数控指令代码对简单零件进行数控车床的编程。
(2)能进行数控车床操作和简单零件的加工。
(十)特种加工技术
1.基本知识
(1)了解电火花成形机床、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组成、加工原理、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粗糙度)。
(2)了解电火花成型机床的加工方法、特点及应用。
(3)了解数控线切割的基本编程方法,加工方法特点及应用。
2.基本技能
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
㈥ 硬件工程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硬件工程师需要学习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C语言、嵌入式、电磁场、单片机、微机原理、电子线路设计、数据结构、高数等知识。主要包括以下:
1、分立器件的应用;
主要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珠、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变压器、光耦、继电器、连接器、RJ45、光模块(1*9、SFP、SFF、XFP等)以及防护器件TVS管、压敏电阻、放电管、保险管、热敏电阻等。
2、逻辑器件使用、硬件编程、语言、软件的使用、逻辑电平的应用以及匹配等;
3、电源的设计和应用;
主要包括DC/DC、LDO电源芯片设计的原理,设计时各元器件的选型以及电源指标参数;
4、时序分析与设计;
主要包括逻辑器件中时序分析与设计、存储器中时序分析与设计等;
5、复位和时钟的知识;
主要包括复位电路的设计、晶体和晶振的原理、设计和起振问题分析、时钟的主要参数指标等;
6、存储器的应用;
主要包括eeprom、flash、SDRAM、DDR23等知识原理、选型、电路设计以及调试等知识;
7、CPU最小系统知识;
了解ARM、POWERPC、MIPS的CPU架构、主要是掌握其最小系统的电路设计。
8、总线的知识;
包括各种高速总线--PCI、PCIE、USB还有一些交换之间总线SGMII、GMII、RGMII等,低速总线uart、I2C、SPI、GPIO、Local Bus、JTAG等;
9、EMC、安规知识;
包括各种测试、指标等,各种防护器件应用,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10、热设计、降额设计;
11、PCB工艺、布局、可制造性、可测试性设计;
12、交换知识;
包括MAC、PHY的的芯片知识、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和调试以及各种交换接口,这里还可以包括软件的一些知识例如VLAN、生成树协议、广播、组播、端口聚合等交换机功能。
13、PoE供电知识;
包括PoE原理、电路设计、测试、调试等知识。
14、1588和同步以太网;
包括同步对时原理、电路设计、测试、调试等知识。
15、PI、SI知识;
16、测试知识、示波器使用等。
硬件工程师要求熟悉计算机市场行情;制定计算机组装计划;能够选购组装需要的硬件设备,并能合理配置、安装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安装和配置计算机软件系统;保养硬件和外围设备和清晰描述出现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1、电脑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
2、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安装调试工作;
3、周边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
硬件技术工程师课程
学会并掌握系统的微型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PC机组装技术,熟悉市场上各类产品的性能,理解各种硬件术语的内涵,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制定配置表,并独立完成组装和系统的安装工作。
2.硬件维护工程师课程
学会并掌握系统的微型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PC机组装维护技术,熟悉各种硬件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判断方法,熟悉各种PC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具有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制定详尽的日常保养和技术支持技术书,跟踪实施所受理的维护项目。
3.硬件维修工程师系列课程
学会并掌握较为深入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及数码产品的电气知识,部件维修的操作规程,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和维修工具,具有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对硬件故障进行定位和排除。硬件维修培训分模块进行,包括主板、显示器、外存储器、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
4.硬件测试工程师
学会并掌握硬件产品的硬件结构、应用技术及产品性能,熟练使用各种测试的软硬件测试工具,能够独立搭建软硬件测试平台,并评价产品、写出产品的测试报告。
5.硬件设计工程师
学会并掌握IC设计、电路设计和PCB布线标准规范,熟练使用各种模拟器和PCB布线软件,达到具有分析和调试操作水平。
㈦ 液压工程师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修
申报机械工程师须知
一.机械工程师(C.Me)认证条件
1、机械工程师认证条件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⑵应满足以下自然条件:
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②工科大学毕业,大学以下学历必须满足实际工作年限及经历中第④条要求;
③工程师外语水平达标;
④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
⑶实际工作年限及经历:
①机械类专科毕业4年以上(非机械类工科需6年)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实践经历;
②机械类本科毕业3年以上(非机械类工科需5年)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实践经历;
③工科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
④大学以下学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上,须有15年以上的机械工程工作实践经历。
⑷全国统一的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成绩合格。
⑸满足《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
⑹用人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能力认可。
⑺申请前须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组织的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并达到要求。
2、对于机械工程硕士毕业者
经本人申请,并提供本人机械工程硕士毕业证明材料,可直接申请获得机械工程师资格。
二、申请程序
首先要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构报名,集体参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考试通过后当地考试部门发给考试合格成绩单(有效期三年),满足了认证条件之一。
然后按“认证办法”中规定的其他认证条件进行准备。包括学历证明、外语、计算机水平证明、工作经历证明、继续教育情况证明和技能水平要求,填写申请表,本人签名、直接技术主管写出评价意见、签字,有关部门盖章。期间,有什么问题可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的机构进行咨询。
本人认为材料内容齐全(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申请表、免冠照片、光盘或软盘)复印后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的当地机构申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的机构对材料的真实性和齐全性审查通过后,将证明的原件返还给个人。
三、申请应提交的材料明细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证书;
2、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3、大学及以上毕业证书,大学以下学历须有从事15年机械工程工作实践证明;
4、工程师外语水平达标证明(学位证书,或外语等级考试四级以上合格证书,或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工程师外语考试合格证明,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备案培训机构组织的外语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5、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证明(学位证书,或等效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工程师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明,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备案培训机构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6、全国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合格证书;
7、有效的继续教育证书;
8、工作总结报告。
四、如何填写合格的“工作总结报告”?(仅供参考)
答:“技术工作总结报告”是认证审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应如实体现申请者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创新发明的技能以及取得的成绩,达到“文如其人”,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撰写中存在“内容不符题意”、“缺乏技术数据”、“评价用词失当”、“撰写格式混乱”、“重点不够突出”等诸多缺陷。针对这种情况,下面给出一些填写技巧,供申报人员参考。
1. 申请表已经明确定位为“主要技术工作总结”,机械工程师的工作面通常
比较宽,所以没必要像技术论文那样再给出一个标题,而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明自己在某一时间所承担的项目,并说明该项目对自己技术水平产生的影响。
2. 分解技术介绍。通过几个重点项目的详细实施情况,重点说明自己在所
承担的具体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做了哪些工作(比如市场开发、技术开发设计、工艺、设备、生产、检测、操作、维修等)。
2.1 以技术开发设计为例,进行的市场调研、方案确定、结构设计、强度、刚度、稳定性设计计算、CAD建模、工程图纸设计等工作都应该写出,尤其是那些使自己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闪光点。
2.2 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同志应该说明自己在组织中采用了某种方法,建立后提高了技术工作效率,提升了技术质量水平。
2.3 发表过论文的同志可以在项目介绍过程中,附上论文的关键部分,说明自己是如何使用现有技术、工具,研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
2.4 语言应该尽量使用定量的描述,用数据说明问题,复杂的问题可以附上图形、表格加以说明,布局上采用1.5倍行距,舒适美观。
3. 结束语。说明通过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培养了自己哪些能力,对以后
技术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适当展望未来,提出希望。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前 言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开展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制订的考试标准文件之一。它是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报者参加“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的复习备考的依据,是编写《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等学习教材的依据,是各地开展助学辅导的依据,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本大纲共分四个部分:Ⅰ. 基本要求,Ⅱ. 考试内容,Ⅲ. 有关规定和说明,Ⅳ. 样题示例。
基本要求部分旨在表明,作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积极适应当今世界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理念,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懂得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大纲所列考试内容,体现了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些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大学所学的主要基础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应考者工作后运用这些知识所应获得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还涉及大学毕业后应扩展的新知识,是对应考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因此,应考者欲通过资格考试达到大纲提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较扎实的大学基础、毕业后踏实的工作实践和边工作边接受继续教育的不断积累。
大纲的第Ⅲ部分,是对资格考试的考试形式、时间、注意事项和考试试卷的结构、试题分布、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说明。
大纲的第Ⅳ部分,提供了第一单元考试和第二单元考试的样题示例。
本大纲尚待通过一个阶段的考试实践后,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使用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Ⅰ.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
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
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图框
(2)图线
(3)比例
(4)标题栏
(5)视图表示方法
(6)图面的布置
(7)剖面符号与画法
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 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 弹簧的画法)
(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 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 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
3.原理图
(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4.示意图
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1)尺寸标注
(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3)形位公差标注
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
7.尺寸链
二、工程材料
1.金属材料
(1)材料特性(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
(2)晶体结构(晶体的特性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结晶 金属在固态下的转变 合金的结构)
(3)铁碳合金相图(典型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4)试验方法(拉力试验 冲击试验 硬度试验 化学分析 金相分析 无损探伤)
(5)材料选择(使用性能 工艺性能 经济性)
2.其他工程材料
(1)工程塑料(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 常用热固性工程塑料 常用塑料成型方法 工程塑料的应用)
(2)特种陶瓷(氧化铝陶瓷 氮化硅陶瓷 碳化硅陶瓷 氮化硼陶瓷 金属陶瓷)
(3)光纤(种类 应用)
(4)纳米材料(种类 应用)
3.热处理
(1)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 铸铁热处理 有色金属热处理)
(2)热处理设备(燃料炉 电阻炉 真空炉 感应加热电源)
(3)热处理应用(轴类 弹簧类 齿轮类 滚动轴承类 模具类 工具类 铸铁、铸钢件 有色金属件)
三、产品设计
1.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
(1)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 产品定位 可行性分析报告)
(2)概念设计(设计要求 功能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任务书)
(3)技术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4)设计评价与决策(评价目标、准则 评价方法)
2.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
(1)强度、刚度
(2)结构工艺性设计(可加工性设计 可装配性设计 可包装运输的设计原则要点)
(3)可靠性(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可靠性设计)
(4)摩擦/磨损/润滑(摩擦定律 磨损定律 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 减少摩擦与磨损的方法)
(5)机械振动与噪声(基本概念 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与危害 防止和降低振动、噪声的策略措施)
(6)安全性(安全设计的原则 防护设计)
(7)标准化、通用化
3.机械零、部件设计
(1)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齿轮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 轴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丝杠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带传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 减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选用 调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 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 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制动器的功能特点)
(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则 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 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
4.气动、液压的传动控制系统
(1)常用气动、液压元件(控制阀 泵和马达)
(2)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 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
(3)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
(4)密封设计
5.电气传动基础
(1)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
(2)电气调速(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3)电气制动(直流电动机制动 异步电动机制动)
(4)电动机的选用
6.设计方法与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 应用)
(2)实用设计方法(工业造型设计 优化设计 人机工程 反求技术 模块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快速原型制造)
(3)现代设计方法(并行设计 智能设计 生命周期设计 绿色设计 创新设计)
四、制造工艺
1.工艺过程设计
(1)工艺过程基本概念(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 工艺规程设计的程序 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对象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目的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
(4)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概念 精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
(5)工艺路线设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顺序的安排 工序的合理组合)
(6)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概念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7)工艺尺寸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基本的工艺尺寸链求解 综合的工艺尺寸链的图表计算法)
(8)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方案的评价原则 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9)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示例(箱体件的加工工艺 主轴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2.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1)工艺装备及其类型(工艺装备 工艺装备的类型)
(2)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工艺方案 工艺规程 工序要求与设备 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 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等)
(3)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4)工艺装备选择的程序
(5)工艺装备设计程序
(6)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7)工艺装备的验证(工艺装备验证的目的 验证的范围 验证的主要内容 验证的方法)
3.车间平面设计
(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则
(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 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 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
(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 流水线布置)
4.切(磨)削加工
(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金属切削率 切削力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 经济加工精度)
(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 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 车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 新的车削技术)
(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 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 铣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 超精铣削)
(4)磨削(常用磨削方式 典型磨削加工表面类型 主要磨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零件表面磨削)
(5)影响切(磨)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工艺系统方面的因素 工艺过程的因素 环境因素 提高切削加工质量的原则措施)
(6)切削用量的选择
(7)切削用的工夹具(机床夹具 切削刀具)
5.特种加工
(1)特种加工方法与特点
(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过程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 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 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质量指标 影响工艺经济性的因素与分析)
(4)激光加工(激光加工原理、特点和分类 激光加工设备 激光打孔 激光切割)
(5)超声加工(超声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超声加工设备 超声加工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超声加工的应用)
6.铸造
(1)铸造及其特点(铸造工艺基础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文件)
(2)砂型铸造(造型材料 铸铁件铸造 铸钢件铸造 铜、铝合金铸件铸造)
(3)金属型铸造(铜合金铸件 铝合金铸件)
(4)压铸(压铸件的结构 压铸合金 压铸机)
(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 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 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
(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 模板 芯盒 砂箱)
7.压力加工
(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 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
(2)锻造(自由锻 模锻)
(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 冲压工艺分类 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
(4)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的措施
(5)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冲压模设计 热锻模设计 胎模结构设计 快速经济制模技术)
8.焊接
(1)焊接方法和特点(熔焊工艺基础 弧焊电源及其特性 焊接工艺)
(2)电弧焊(手弧焊及其设备 埋弧焊)
(3)氩弧焊
(4)气焊(气焊与气割设备选用 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 焊接辅助加工装置 焊接操作机)
9.表面处理
(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 表面工程技术分类)
(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 涂装工艺与装备 涂膜干燥 典型产品涂装 涂膜质量的评价)
(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 热喷涂工艺流程 热喷涂工艺方法 热喷涂材料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 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
(4)电镀(电镀的实施方式 电镀的工艺过程 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 电镀种类及应用 电镀层质量评价)
10.装配
(1)基本知识(组装、部装、总装 装配单元、基准零件与基准组件、基准部件 装配精度 影响装配质量的主要因素)
(2)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 装配方法)
(3)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完全互换装配法 部分互换装配法(亦称大数互换装配法) 选择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
(4)典型部件装配(滚动轴承部件装配 圆柱齿轮传动部件装配)
五、管理/经济
1.安全/环保
(1)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障(保养) 加工和起重机械的安全 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技术)
(2)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防火、防爆 防触电和静电 防噪声)
(3)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技术 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 清洁生产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介绍)
2.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4)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 财务三表 税种、税率)
(5)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 专利法 商标法 著作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6)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 合同法 招投标法 生产许可制度)
(7)WTO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 WTO基本原则 WTO的四大宗旨 反补贴与反倾销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3.工程经济
(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 供给 供给和需求平衡 市场 市场经济 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2)成本分析(成本的分类 量—本—利之间的关系 量—本—利分析)
(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 产品功能分析 产品功能评价 提出改进设想 分析与评价方案 试验,检查,评价效果)
4.管理
(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 管理的基本职能)
(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 两权分离 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公司治理结构)
(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 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 熟练曲线)
(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 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 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5)现场管理(5S活动 定置管理)
5.管理创新
(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从大量生产开始 成组技术、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解决方案 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
(2)MRP/MRPⅡ/ERP (MRP MRPⅡ ERP)
(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 看板管理)
(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 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5)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战略产生背景 灵捷制造战略的基本概念 企业灵捷化案例)
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1)质量/产品质量(质量定义 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
(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3)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容 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建立)
(4)质量认证(质量认证的类型 产品质量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
2.过程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概念
(2)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统计分析表 排列图 因果图)
(3)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直方图 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Cp 控制图)
(4)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 回归方程法 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
3.计量与检测
(1)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
(2)几何量测量(测量基准 长度测量用的器具 角度测量器具 形状测量器具)
(3)机械量测量(力、重量的测量 力矩的测量 位移测量 转速测量 振动测量)
(4)其他物理量测量(温度测量 压力测量 噪声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
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1)微机的构成及种类
(2)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十六位微机(8086/8088CPU)的结构性能特点 八位微机(Z80CPU)的结构性能特点 单片机的结构性能特点 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3)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
2.计算机仿真
(1)仿真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
(3)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
(4)仿真在CAD/CAPP/CAM系统中的应用
3.计算机数字控制(CNC)
(1)CNC控制程序编制基础(CNC加工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 普通程序格式及典型程序代码)
(2)CNC程序编制方法(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手工编程举例 程序语言方法自动编程流程及APT编程简例普通程序格式)
(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
4.CAD/CAPP/CAM/CAE
(1)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
(2)CAD/CAPP/CAM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6)CAD/CAPP/CAM的应用状况
(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
八、机械制造自动化
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
2.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
(1)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 组合机床 刚性自动线)
(2)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
3.物流自动化
(1)物流概念和功能
(2)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 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 存储自动化设备)
4.信息流自动化
(1)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
(2)信息源
(3)信息采集/输入
(4)信息处理
(5)信息传输与交换
(6)信息存储
5.管理自动化
(1)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
(2)MRP-Ⅱ
6.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
(1)DNC系统
(2)FMC(柔性加工单元)
(3)柔性自动线(FTL)
(4)FMS(柔性制造系统)
(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一、考试形式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第一单元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中所有考题应考者一律必答。应考者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二单元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中包含必答题和选答题。应考者可携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一单元试卷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试卷满分为80分。两个单元满分之和为200分,120分为及格分。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
2.考试命题覆盖本大纲所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内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本大纲的重点内容为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含质量管理)部分。
3.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核,即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性、实用性考题为主。
4.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中,含80分的选择题和40分的简单应用题,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中,含40分的简单应用题(考生必答)和40分的综合应用题(考生选答),满分为80分。综合应用题将按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两个侧重面命题。
5.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解”、“熟悉”和“掌握”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题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熟悉”和“掌握”层次的知识,进行任务分析、论述、计算、绘图以及简单设计的基本能力。
6.试卷中合理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易、较易、较难、难)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三、辅导材料和参考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
《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有关分册 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有关教学用书等。
Ⅳ、样题示例
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塑性最好,具有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且变形最小,适合用作需要注入模型的产品的工程塑料是
A)聚碳酸脂 B)聚苯乙烯 C)酚醛塑料 D)环氧树脂
2.铸模中的冒口是为了
A)帮助提升模具 B)与上模箱固定
C)加强拔模斜度 D)铸件冷却时补充金属
㈧ 药品GMP 基础知识是指什么
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大力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60年代中开始组织制订药品GMP,中国则从80年代开始推行。1988年颁布了中国的药品GMP,并于1992年作了第一次修订。十几年来,中国推行药品GMP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制药企业(车间)相继通过了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但从总体看,推行药品GMP的力度还不够,药品GMP的部分内容也急需做相应修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1998年8月19日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药品GMP的修订工作,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药品GMP的实施主体-药品生产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修订工作。目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局长令发布,并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内容包括: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
第四章 设备
第五章 物料
第六章 卫生
第七章 验证
第八章 文件
第九章 生产管理
第十章 质量管理
第十一章 产品销售与收回
第十三章 自检
第十四章 附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
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
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
员。
第四条 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
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第五条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
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处理。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
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
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第七条 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
第八条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
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第九条 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
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第十条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第十一条 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室(区)的内
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
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第十二条 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
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第十三条 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
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十四条 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
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第十五条 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
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第十六条 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
接部位均应密封。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
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第十七条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
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第十八条 洁净室(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
第十九条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
染的措施。
第二十条 生产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必须使用独立的厂房与设施,分装室应保持相
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经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远离其它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
口;生产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