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全知识 > 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

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

发布时间:2021-01-14 09:08:30

❶ 从事热处理的新人 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

第一节 Fe-C(Fe-Fe3C)相图 一、相图中的点、线、区的意义 因碳在铁中的含量超过溶解度后,剩余的碳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渗碳体(Fe3C)和石墨(G),因此,铁碳合金有两种相图,即Fe-G相图和Fe-C相图(一般情况下提到的铁碳相图是指Fe-Fe3C相图)。 相图中的基本相:(除去液相外,相图中的基本固相有以下三种) 铁素体——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F或α表示。碳在δ-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用δ表示。 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A表示,有资料用γ表示。 渗碳体——铁和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用Fe3C表示,有资料用Cm表示。 线和区(含五个单相区)的意义: 线的意义,三条水平线(包晶转变线、共晶转变线、共析转变线) 二、相图分析 1、包晶转变(水平线HJB) 在J点,温度为1495℃恒温下,含碳量为0.35%的液相与含碳量为0.09%的铁素体发生包晶反应,形成含碳量为0.17%的奥氏体。 此类转变仅发生在含碳量为0.09~0.53%的铁碳合金中。 2、共晶转变(水平线ECF) 在1148℃恒温下,含碳量为4.3%的液相转变为含碳量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含碳量为6.69%)。其共晶产物为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其转变式为: L C →A E +Fe3C 在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上。因渗碳体脆性大,所以莱氏体的塑性很差,无实用价值。 含碳量在2.11~6.69%之间的铁碳合金均发生共晶转变。 3、共析转变(水平线PSK) 在727℃恒温下,含碳量为0.77%的奥氏体将发生共析转变,转变成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混合物,其共析产物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其反应式为: As →Fp+Fe3C 珠光体呈层片状,较厚的是F,较薄的是Fe3C,F的体积大约是Fe3C的8倍。 所有含碳量>0.0218%的铁碳合金均发生共析转变。PSK线称为A1线。 4、铁碳合金相图中另外三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 ①GS线:冷却时是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的转变线,加热时是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转变终了线,这条线常称为A 3 线。 ②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称为Acm线。低于此温度时,奥氏体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为Fe3C Ⅱ ,以区别从液相线CD直接结晶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 Ⅰ )。 ③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低于此温度时,铁素体析出的Fe3C称为三次渗碳体,记为Fe3C Ⅲ 。 第二节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将钢经过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其组织,满足其使用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常用的热处理形式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等。 钢能够进行热处理的原因是:钢能够在固态下发生相变。A 1 、A 3 、Acm称为钢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临界温度。 一.钢的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退火。 它包括: 完全退火 、 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退火目的:消除部分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以改善其机械性能,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降低材料的硬度,以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冷加工产生的硬化现象,以恢复其塑性。 二、钢的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Accm(对过共析钢)以上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钢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后进行空冷,以得到珠光体类型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完全退火相比,两者的加热温度相同,但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转变温度较低。 正火后,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较退火的高。 三、钢的淬火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淬火速度冷却,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后,钢的强度和硬度及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1 、淬火应力 工件在淬火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形或开裂,这主要是因为存在淬火应力所致。淬火应力可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两种。 (1)热应力 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存在差异,导致热胀冷缩的不一致所产生的应力叫热应力。工件淬火后,由热应力所引起的残余应力一般是表层为压应力,心部为拉应力。 由于热应力是因为快速冷却时工件截面上温差所造成的,因此冷却速度越大,温差越大,热应力也就越大。此外,淬火温度高,工件尺寸大,材料导热性能差,线膨胀系数大,也会使热应力增大。 (2)组织应力 工件冷却时,由于温差造成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而引起的内应力称组织应力。由组织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一般表现为表面拉应力、心部压应力。 淬火时,由比容最小的奥氏体转变为比容最大的马氏体。冷却过程中,因表面的温度比心部温度低,先发生马氏体转变,导致表面受压应力。随温度降低,次表面也发生马氏体转变,导致表面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 组织应力大小与钢在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工件尺寸、导热性能和屈服强度以及含碳量、淬透性等因素有关。 2 、淬火加热 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应以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为原则,以便淬火后获得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一般为钢的临界点 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 。如果加热温度太低,不能获得多的马氏体,但如果加热温度太高,则会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后得到粗大马氏体,会引起钢的韧性降低。 为了使工件各部分均能完成组织转变,需要在淬火加热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加热介质、钢的成分、加热温度、工件的形状、尺寸、装炉方式和装炉量等。 3 、淬火冷却 为了使钢获得马氏体组织,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但是,如果冷速过大又会使工件的内应力增加,使工件变形或开裂的倾向变大。因此,要 合理的确定淬火冷却速度,以达到既使工件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能减小变形和开裂的倾向的目的。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淬火介质。 淬火介质有水、不同浓度的盐水或碱水和各种矿物油。 4 、钢的淬透性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用 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所获得的淬透层的深度来表示 ,淬透层越深,其淬透性越好。 四、钢的回火 大多数钢淬火后都要经过回火。回火就是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低于相变临界点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本质上是淬火马氏体的分解以及碳化物的析出、聚集、长大过程。 1、回火的必要性 ①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以改善性能。淬火组织为M和少量残余A,其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塑性韧性较差。实际零件的性能要求则各不相同。 ②稳定工件尺寸。淬火组织为M和少量残余A,都不是稳定组织,都将自发地向稳定组织转变,因而将影响工件的形状与尺寸的改变。通过回火可以使淬火组织转变为稳定组织,从而保证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③消除淬火内应力。如不及时通过回火消除内应力,会引起工件进一步的变形甚至开裂。 2、回火的实质 是淬火M的分解和碳化物的析出、聚集、长大。 3、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 4、回火的种类和应用 ①低温回火(150~250℃) 获得的组织:M 回 性能特点: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具有一定的韧性(降低了淬火内应力和脆性) 用途: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 回火后的硬度:58~64HRC ②中温回火(350~500℃) 获得的组织:T 回 (回火屈氏体) 性能特点: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 用途: 各种弹簧、模具的热处理。 回火后的硬度:35~50HRC ③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高温回火=调质) 获得的组织:S 回 (回火索氏体) 性能特点: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用途:中碳钢调质所制造的各种机械结构零部件。 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件,如连杆、螺栓、轴类、齿轮等。 回火后的硬度:200~330HBW 五、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将工件表面层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法。常用的淬火方法有:火焰表面淬火及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六、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化学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改变表层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目前常用的有:渗碳、氮化、碳氮共渗等。

记得采纳啊

❷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学些什么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使用、质量控制
和检验,热处理,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管理的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
系的基本规律,研究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功能材料及特殊
性能合金,通过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毕业生应获在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物理化学、金用学、 金属材料学等材料科学的基础
理论;
2.掌握金属材料的冶炼、铸造、 冷热加工和热处理等生产
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材料的基本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
4.具有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金民材料。 质量控制与实验分
析以及合金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分析热处理质量问题以及正
确选用热处理设备的能力;
6.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 热处理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初步能
力。
主干学科:物理化学,金庸学。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金用学、金日材料学、热处理原理和
工艺、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热处理车间设备
与设计、金用X射线学、电子显微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热处理车间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生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可在机械、
电子、冶金、石化、交通、轻纺等工厂的理化检验部门,从事材
料质量分析,理化检验,机器零件失效分析工作,也可以在热处
理或热加工车间从事制定工艺过程,保证工艺质量,并改进或改
造车间设备和工装夹具工作,还可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开
发部门从事新材料、新表面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应用
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粉未冶金,腐蚀与防护,金届压力加工

❸ 热处理学习 作为一个初学者,希望大家推荐一本热处理方面基础知识的书籍!

材料科学基础和钢的热处理

❹ 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金属材料和复热处理的工制作面很宽,现实意义很大,运用也很广泛,但是就是招聘需求不大。一般金属材料专业的人会从事采购、原材料加工等相关工作,热处理对传统金属结构材料作用很大,一般在工艺方向的工作较多,懂得热处理的原理,能够解释很多宏观的现象,根据不同材料,选择合适的工艺。

❺ 热处理:本人高中学历,想系统学习热处理,请问需要学习哪些必要课程

热处理门槛很低, 学什么课程没什么必要。 你如果想入热处理行业。直接投简专历说属明你身体健康 能吃苦耐劳就好。 至于学好热处理 多半是经验 书上的东西和现实联系不是很贴切。先干热处理 在学热处理 比较好 。。 如果想先学 我觉得你学学热处理工艺 就行。知道铁碳平衡图 C曲线 。等温淬火。 就好。

❻ 我想学习热处理这门技术,哪位大虾教教应该看什么书入门那

热处理基础知识摘录如下:退火--淬火--回火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 稳定工件尺寸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加热缺陷及控制
一、过热现象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概念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1.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 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 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1. 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
(一)低温回火(150-250度)
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二)中温回火(350-500度)
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
(三)高温回火(500-650度)
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钢的氮化及碳氮共渗
钢的氮化(气体氮化)
概念:氮化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
氮化通常利用专门设备或井式渗碳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钢在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于HV850)及耐磨性。
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很小,它与渗碳、感应表面淬火相比,变形小得多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作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是广。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热处理应力及其影响
热处理残余力是指工件经热处理后最终残存下来的应力,对工件的形状,&127;尺寸和性能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它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127;便引起工件的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工件开裂,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应当减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应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变有害为有利。分析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合理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例如关于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对零件使用寿命的影响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一、钢的热处理应力
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最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即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最终使工件表层受压而心部受拉。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最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另一方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127;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组织应力的大小与工件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形状,材料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实践证明,任何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127;只要有相变,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发生。&127;只不过热应力在组织转变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组织应力则是在组织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127;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还是相互迭加,两个应力应有一个占主导因素,热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压。&127;组织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二、热处理应力对淬火裂纹的影响
存在于淬火件不同部位上能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冶金缺陷在内),对淬火裂纹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但只有在拉应力场内(&127;尤其是在最大拉应力下)才会表现出来,&127;若在压应力场内并无促裂作用。
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其效果将随高温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而且,在能淬透的情况下,截面尺寸越大的工件,虽然实际冷却速度更缓,开裂的危险性却反而愈大。这一切都是由于这类钢的热应力随尺寸的增大实际冷却速度减慢,热应力减小,&127;组织应力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加,最后形成以组织应力为主的拉应力作用在工件表面的作用特点造成的。并与冷却愈慢应力愈小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对这类钢件而言,在正常条件下淬火的高淬透性钢件中只能形成纵裂。避免淬裂的可靠原则是设法尽量减小截面内外马氏体转变的不等时性。仅仅实行马氏体转变区内的缓冷却不足以预防纵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能产生在非淬透性件中的弧裂,虽以整体快速冷却为必要的形成条件,可是它的真正形成原因,却不在快速冷却(包括马氏体转变区内)本身,而是淬火件局部位置(由几何结构决定),在高温临界温度区内的冷却速度显著减缓,因而没有淬硬所致&127;。产生在大型非淬透性件中的横断和纵劈,是由以热应力为主要成份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在淬火件中心&127;,而在淬火件末淬硬的截面中心处,首先形成裂纹并由内往外扩展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类裂纹产生,往往使用水--油双液淬火工艺。在此工艺中实施高温段内的快速冷却,目的仅仅在于确保外层金属得到马氏体组织,&127;而从内应力的角度来看,这时快冷有害无益。其次,冷却后期缓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最终抑制淬裂的目的。 不知道您满意不?

❼ 学习热处理

热处理在国内,乃至国外都不受重视的行业
不过自己做老板可能要比较赚钱,但不能做正火、调质那么简单的,入这行要三思的

❽ 关于做表面热处理方面的工作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

首先是安全教育,然后再学习一点生产中设备操作,温度控制,质量检测,废品处理等

❾ 做热处理 学习什么专业

现在的专业已经改革了,现在没有热处理专业,而是叫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专门、系统回的学答习金属材料(包括热处理)课程,金属材料工程全国有名的学校有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说起来,热处理也很奇妙,也很抽象的,是一个微观现象,入门对外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相信朋友你没有问题,believe yourself!

❿ 学热处理

热处理,理论性要强点,实际操作很重要,如果要干这行,可能要很长的时间。不像其他行当,短时间就可以出成绩。

阅读全文

与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