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位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资料
《应急体系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则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则
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所需经费列入医院财务预算。
第六条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并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② 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方面应做哪些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 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1)要及时: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教师要迅速即使地进行处理,否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2)要理智: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出人意料,扰人心烦,但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切忌急噪、冲动、感情用事,而必须做到沉着冷静、判断正确,感情要克制,行动要果断,处理要谨慎。
(3)要有艺术性: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机敏、迅速而准确地判断问题、然后因势利导,恰当、妥善地解决问题。
(4)要有教育性: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往往对课堂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师在处理时,要切忌“以牙还牙”、“以毒攻毒”,或把全班学生当做“替罪羊”,大吼大叫。而应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真切、自然地去肯定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是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
由于突发事件性质的复杂性,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策略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但原则上至少有三点:
其一,尽量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当堂解决不了的妥善搁置,留待课后解决,尽量少花时间处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其二,以学生的自尊心为中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势利导,灵活变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不可任意责罚。
其三,加强课堂组织调控,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④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课程的编辑推荐
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特邀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权威专家、学者就《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内容和实际应用等问题,为学员进行了授课。内容全面系统,汇集了最新理论成果、法律法规和应对突发事件需掌握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总结了我国应对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的抗灾救灾经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社结合实际需要,隆重推出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系列培训课程。适合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学习应用。
⑤ 教师处理突发事件和一般事件的具备哪些能力
1、事前教育
即突发事件发生前的教育。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素质还有待发展。这一时期,学生易出现粗心马虎、急躁等心理现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准确、深刻,所以不时有关于学生的突发事件见之于报端。每个人都不希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事故的发生与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程度,对事故严重性的认识有关,如电伤、中暑、骨折与脱臼等,平时的教育学生能了解相关知识,及危害程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事故前教育还可让学生了解各种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生能自如应对突发事件,使其在当事中处于有利的“社会行为反应”。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突发事件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因而事故发生前的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事前教育形式多种多样。采用“班级应急预案”的形式有多种,如通过定期召开班会,讨论,黑板报,讲解等形式。
“班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几项:
①了解突发事件的大致类型,灾难的种类和程度;
②做好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思想准备;
③明确处理突发事件的程序,和简单的自救方法;
④牢记学校、老师、医务室、办公室、门卫等的常见联系方式。当然,学生,班级,学校是密不可分的,“班级应急预案”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所以,学校都应有一套全方位的应急预案和完整的值班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应急事件的处理措施,相关人员的责任,记录登记制度,信息交流和反馈形式等。另外,“班级应急预案”的实施还需要学校提供时间上的支持。
2、事时教育
即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应变能力。了解所发生的情况、危害程度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如何应付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灾难,事时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措施,自救知识以及最佳的疏散方案等。
3、事后教育
事故发生后的教育。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学校发生了安全事故,肯定很快就会传到社会上去,靠堵是行不通的,主要任务应做好学生及家属的思想稳定工作,对有关成员的沟通以及向有关领导的汇报等内容。剪断突发事件的“链式”行为反应,避免事件的扩大,保证班级以及整个学校教学程序。
⑥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讲座
名称:突来发事件应急自管理
主讲:闪淳昌|莫于川出版单位:国家行政出版社
定价:880元 1、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体制 提高处置公共事件能力
闪淳昌、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2、《突发事件应对法》
莫于川、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3、自然灾害事件应对处置
王振耀、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
4、事故灾难事件应对处置
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
5、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
陈贤义、卫生部应急办主任
6、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
龚维斌、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7、国外应急管理经验与做法
吴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8、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
董关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