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构培训 >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谢娟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谢娟

发布时间:2021-03-15 17:20:39

Ⅰ 沈阳师范大学的介绍...谁能给

学校概况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 1951 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 1953 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著名教育家董纯才、车向忱、吴伯箫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 1965 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1978 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 2001 年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 1723 亩,建筑面积 71.7 万平方米,藏书 149 万册。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 21821 人,硕士研究生 1046 人,教育硕士 1106 ,留学生近 300 人。现已为国家培养了 7 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师资及各类人才,为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辽宁电化教育馆设在我校。学校现有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科信软件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戏剧艺术学院等 17 个二级学院和 12 个校属系部中心。现有本科专业 47 个,硕士授权点 31 个,是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单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具有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4 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2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4 个,综合性实验室 12 个。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机构 33 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4 个。

学校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400 余人,特聘教授 12 人,其中中国科学学院院士 2 人,教授 196 人、副教授 549 人。涌现出了一批国家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此外,还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聘有多名外籍教师。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 30 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协议,并互派教师进修、讲学,进行科研合作。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把学校办成以教育学科和全方位服务、引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文、理、经、管、法协调发展,国内知名的省属一流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Ⅱ 抚顺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名师

冯春和: 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抚顺一中校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型名校长,辽宁省“十五”期间中学骨干校长,辽宁省名校长,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模范奖章,抚顺市优秀校长,抚顺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抚顺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育工作者、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教育部、辽宁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多项重点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级、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昕: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东北三省评优课一等奖,东三省观摩课一等奖,辽宁省评优课一等奖,,2002年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三届国际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所撰写的《语言艺术的情境创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被选录,并发表在“中国教师教育网上。2001年参与《高中生物学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探讨》科研课题,评为国家级“优秀科研论文”,辽宁省示范性重点高中命题组成员、市高中教学研究生物科中心组成员、市高中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抚顺市优秀观摩课,连任两届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研训部生物兼职教研员。抚顺市“百花奖”教师,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基本功二等奖。在全市高中生物会考研讨会上,做“生物会考对策经验介绍”。所指导的学生6人在省中学生物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卢奕玲: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抚顺一中物理教研组组长,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9篇,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工程,担当主持完成省级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第二届名师,享受抚顺市市政府特殊津贴,市教师进修学院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兼职教研员。抚顺市“教学百花奖”百名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班主任,抚顺市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抚顺市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拔尖人才,抚顺市模范教师,抚顺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教育论文《高考复习几多愁,我自从容迎刃解》被收入红旗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甘泉》。独立撰写38万字教学专著《高中物理教与学—精简教案》,合作出版教学著作五部,.。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十分优秀,教出数位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
孙秋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抚顺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备课组组长。市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骨干教师,蝉联三届骨干教师,国家级“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参与国家级“全国个性化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并结业获奖,在国家级期刊《中国中等教育论文集》和《教育改革论文汇编》上发表论文2篇。辽宁省中级职称评委,参与省级“快速作文法实验研究”课题研究结业并获奖,2006年1月主持研究《 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生升学与择业指导研究》课题并承担了《高中生考前心理调试研究》科研任务 ,并获得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参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研究并经辽宁省基础教育考研培训中心评审后准予结题,科研能力突出。多次被评为抚顺市优秀班主任。抚顺市中高级职称评委,抚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首届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中获个人优胜奖。市教育局“两级联创、六岗评优”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曾获抚顺市优秀课和优秀活动课,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班级和先进团支部,多次在全市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做经验交流。有22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校首席名师,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十分优秀,教出张昊元,苗玉麒等数位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
王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参与2010年全国卷数学科高考命题工作,并在2012年撰写辽宁省数学科高考考纲,多次参与辽宁省高考及地区信息测试命题工作,东北三省数学年会上《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论文获一等奖,论文《谈数学研究性学习》获辽宁省一等奖,辽宁省优秀课,抚顺市高中数学中级、高级职称评委。抚顺市优秀观摩课,2006年论文《数学课程教学展开策略》发表于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人文》一书中,近年以来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五人获得省二等奖及以上,2010年优秀课例《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收录于抚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系列丛书。教育论文《用爱呵护心灵,用心传递信任》被收入红旗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心灯》中。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十分优秀,教出苗玉麒,栾福军等数位清华,北大名校学生。
宋济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抚顺一中教导处副主任,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抚顺市研究型名师,辽宁省高三复习课获省级评优课一等奖,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课,抚顺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优胜个人,抚顺市首届“好而特”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抚顺市三好班级,抚顺市优秀教师,2000年以来《我的兴趣作文教学》等四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教育论文《师如春泥——宏志班管理经验点滴谈》被收入红旗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心灯》中。参加市级课题《快速作文实验法研究》和省级课题《高中生考前心理调试》。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优秀.
崔丽娟: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东三省中学历史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东三省优秀科研课题《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一等奖,辽宁省高中历史评优课一等奖,抚顺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市级优秀观摩课,抚顺市优秀班主任,2012年11月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班主任如何科学指导家庭教育》,2009年被评为抚顺市优秀教师,2010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抚顺市三好班级。1999年承担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通过验收;所主持的市级课题《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通过验收,顺利结题;所参与的省课题《中学历史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经省级验收合格。2003年上公开课《红军的战略转移》获东三省优秀课一等奖;2009年上公开课《夏周制度与西周封建》获辽宁省优秀课一等奖。2009年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在东三省第六届年会上获一等奖,2011年论文《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在东三省中学历史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教育论文《十年风雨,乐而忘忧》被收入红旗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心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课件评比二等奖《北美大陆的新体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英国的制度创新》,2013年5月辽宁省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指导的《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一等奖,2013年5月辽宁省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论文《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的探索》一等奖。所教学生钱姝楠同学荣获2002年高考抚顺市文科状元。
特级教师:冯春和,卢奕玲,袁振文等。
国家级骨干教师:张昕,张东风等。
省级骨干教师:焦杰,宋济銮,卢奕玲,于斌,等。
市级骨干教师:孙秋艳,金春梅,王宝,王悦,付利中,房晓南,姜义国,姚成飞,佟丽薪,郝红,翟宇实,唐英柱,周铁丽,崔雪峰,宋杨,崔丽娟,张宏利,张庭威,唐丽,包凤玲,梁鸿燕等40余位教师。

Ⅲ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在哪

机构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学院(中心),坐落在沈阳市风景秀丽的北陵公园附近,是全省中小学(包括幼儿园)、职业学校的教师进修提高、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以及教育信息交流、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等方面具有业务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是沈阳师范大学负责教师专业学生共同课、职业技能课的讲授,负责教育实践活动及实习协调与组织的具体部门。

Ⅳ 如何看待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只有生命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离开生命,教育便无从谈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看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学校教育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提升公民素养、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作出更大贡献。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价值日益突出。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处、如何做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生命质量。因此,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班主任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在生命教育中凸显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班主任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更不能囿于原有的教育方法,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断提升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生命质量,积极用生命教育理念构建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中指出“班级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和建设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2]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班级工作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3]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样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要求学校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我想既然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化活动,那么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就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把学生简单地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满人道、人性的光辉,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自主、全面、和谐、生动的发展,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然而,审视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各项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是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工作满足于常规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班主任老师往往强调管理、服从和控制,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近几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花季少年因不能承受挫折或学习压力而出走、自我伤害、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年轻的生命一瞬间就被自己无情地毁灭,多么叫人痛心而惋惜!我们感到:这些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对人生价值的体会是何等的贫乏,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又是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关键就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错位,缺乏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对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及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班级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园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素质高低及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切实发挥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中心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社会形势和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工作比以前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难度更加增大,班主任所负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即怎样主动、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班级的多种教育功能,使它成为学生乐于交往、适于个性成长和融入群体与社会的、民主和谐的精神家园,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这既是新时期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改革形势,科学把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探索新型的班级教育模式,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为中心,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高度认识到班主任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热爱本职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任课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在工作中,要通过建设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班级活动机制和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情感、生命价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眼光、宽阔的胸襟去欣赏学生。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什么?具体来说,什么是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国际上有不同提法,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能够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另一类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研究学者比较系统的建立生命教育理论架构的是南京师大的冯建军教授,他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针对当代中国教育“对生命的疏离和对生命的遮蔽现象”,以及青少年自杀、杀人、残害动物的事件和漠视生命的心理倾向,提出了“教育即生命”[4]的命题,并构建生命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2005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中小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如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5]。其含义有以下两点: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就应落实在以健康为基础,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以情感为纽带,即珍惜、热爱、尊重生命;以价值为导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走好人生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历程中进行的,而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和内心自我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者的和谐关系。
台湾学者王学风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6]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吴文菊同志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7]这些定义都很具体,应该说国内学者在生命教育的概念定义上基本不存在什么分歧,只是在外延的大小方面稍有区别。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1、生存意识的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体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态度的教育以及死亡体验的教育。2、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3、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上海市中小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致力于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适应和处理好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使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根据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学生生命成长、教育与民族兴衰的必然联系,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必须倡导“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奠基”这样一个核心理念,使教育工作者树立这种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必须把珍爱生命、热爱和平、关注环境、关爱他人、关怀人类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不同的标准。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无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任何教育,都不会忽略这样一个培养目标,那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追求,教育的一切目标都将无法实现或者失去了教育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善良的生命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
总之,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了解、休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价值的教育活动。学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珍惜生命与人生,热爱生命与人生,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并使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既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又可以避免学生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
(三)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青少年坠楼轻生、校园暴力、绑架虐待、杀人分尸等骇人听闻事件的不断发生,促使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探究。应该说,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当今社会受科学和技术支配程度的增强,人类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特别是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社会上自杀等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些无疑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2.学业负担的日益加重
面对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休止的上课、补课,做不完的各种作业,致使不少学生出现严重的厌学倾向,他们觉得学习生活枯燥单调,厌烦作业,害怕考试,对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3.生理心理的严重失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早熟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年龄较生理年龄要低,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情绪的紧张和行为失调。有些学生意志品质差,自由散漫,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好打架、赌博、沉迷于游戏机房,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4.学校德育的日益淡化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德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致使不少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没有追求生活激情、没有持久学习动力和毅力。他们一遇到挫折便悲观失望、无所适从,不懂得珍视生命,追求生活乐趣。
5.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
虽然近几年学校从多方面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创建平安校园,但各种事故还时有发生,特别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和活动的安全措施不当造成的意外伤害让人触目惊心,每年因水、电、火、交通等事故造成的学生伤亡人数仍比较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十分缺乏。
面对上述情况,除了优化社会教育环境,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更需要班主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班主任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从认知、体验和情意三个层次上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生命、体验生活,力求做到“知、行、思”相结合。通过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对各种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分辨能力,消解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避免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和生活幸福之人。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意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所在地。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所以,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呼吁班主任“把班级还给学生”,强调我们在班级建设活动中,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集体和个体的生命价值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和超越,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生气勃勃、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集体。
1.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并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学生在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活动中创生的,个人对自己在班级中承担的角色、所处地位的体验,以及对这一群体的态度,对各种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满足程度,构成了个体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由衷的感到快乐。因为学生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学生的肯定,他才感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同学是有价值的,才会感到受教育的快乐。这种快乐同样也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实行管理角色轮换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个体创造精神和合作、发展能力是学生生命价值在班级中的具体表现。在班干部的产生上采取竞选制,在班干部的任用上实行轮换制。班长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经同学表决通过。这样既可避免少数班干部的以权谋私,也可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其他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制,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许多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尤其是通过实行角色轮换,使学生越来越开始认识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进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统一。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得到明显提高。
3.共同美化教室环境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尽最大力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精心设计,努力使教室四壁生辉。教室前面的国旗和校训,时刻提醒学生、激励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关心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在教室的两侧悬挂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让学生时刻感受伟人们实事求是、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起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班级植物角、图书角,既美化教室环境、净化教室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又成为培养学生观察力,了解植物生长知识的一种途径,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才华得到展示、兴趣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二)在师生关系中体现生命关怀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发展”。班级是学校机体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细胞”,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要使班级成为孩子们充满生命潜力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学会理解、尊重、宽容学生,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他们构筑增进生命主体意识的“新家园”。
1.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唯一。
在现实生活中,“误解”是导致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基本原因之一。理解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学会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要用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喜悦需要有人分享,成功需要有人欣赏;烦恼需要有人共担,失败需要有人慰藉。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班主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倾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2.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尊重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当学生以生命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观察生命的演变,不能漠视他的存在。尊重生命,就是要学会宽容。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受到教师重视的。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诱导学生敢于放大自己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3.宽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就精神世界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宽容学生就意味着班主任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班主任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三)在集体活动中拓展生命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一个班集体要想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把实践和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活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自己的人格。
1.在班会课中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的重要平台。生命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下去。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孕育成长的不易,知晓生命降临的过程,进而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美好。通过班会课探讨有关生命认识的话题,组织开展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竞赛活动,如:网络的危害、毒品知识、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知识,逐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同时,突出与生命安全相关的教育,比如饮食卫生、交通规则、遵纪守法、紧急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生命安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
2.在集体活动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的培养,把学生热衷的集体活动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增加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懂得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任何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伤害的念头和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提高珍惜生命的觉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通过集体活动中的互帮互助,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美好;通过多样的竞赛,体会成功的快乐与自豪;通过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以感恩之心善待自己的躯体;通过种植花木、饲养动物,从中体会生命的奥妙与可爱等等。还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如通过拜访敬老院,参观工厂、商店、法院、监狱,增加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认识生命的丰富与多彩;通过旅游领略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之美;通过劳动,感受奉献的快乐与满足等。总之,要充分挖掘集体活动中所隐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合作、拼搏、进取、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不断提高生命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3.在主题教育中感受生命教育的意义
以“生命教育”为主旨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生命意识教育。如“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世界环境日”举行绿色环保行动、世界禁毒日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和社会,具有主体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在各种欲望、利益、追求错综交织的世界里,把握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将“自我”融入社会大背景中去拚搏,奋进;懂得在学习有困扰、生活有矛盾、心理有压力、思想有疙瘩的时候,不妨跟老师、好友谈谈,不妨与有坎坷经历的人交流对话,不妨为亲友照料一次小孩,不妨走出户外看看晴朗的天空,不妨种植一种花卉、饲养一种动物……从中得到生命的启迪,排遣心中的郁结,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在班主任工作渗透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生命涵养,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我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级气氛温馨和谐,班风学风积极向上,整个班级焕发了生命的活力,班级先后获得崇明县优秀雏鹰中队和崇明县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实践研究中,我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认为要切实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Ⅳ 沈阳师范学院附中和33中学哪个好

沈阳师范学院附中还不错!推荐这个!我有朋友在那上学,我去过那学校。

Ⅵ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只有生命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离开生命,教育便无从谈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看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学校教育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提升公民素养、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作出更大贡献。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价值日益突出。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处、如何做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生命质量。因此,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班主任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在生命教育中凸显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班主任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更不能囿于原有的教育方法,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断提升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生命质量,积极用生命教育理念构建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中指出“班级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和建设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2]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班级工作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3]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样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要求学校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我想既然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化活动,那么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就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把学生简单地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满人道、人性的光辉,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自主、全面、和谐、生动的发展,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然而,审视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各项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是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工作满足于常规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班主任老师往往强调管理、服从和控制,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近几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花季少年因不能承受挫折或学习压力而出走、自我伤害、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年轻的生命一瞬间就被自己无情地毁灭,多么叫人痛心而惋惜!我们感到:这些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对人生价值的体会是何等的贫乏,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又是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关键就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错位,缺乏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对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及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班级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园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素质高低及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切实发挥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中心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社会形势和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工作比以前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难度更加增大,班主任所负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即怎样主动、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班级的多种教育功能,使它成为学生乐于交往、适于个性成长和融入群体与社会的、民主和谐的精神家园,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这既是新时期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改革形势,科学把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探索新型的班级教育模式,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为中心,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高度认识到班主任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热爱本职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任课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在工作中,要通过建设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班级活动机制和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情感、生命价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眼光、宽阔的胸襟去欣赏学生。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什么?具体来说,什么是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国际上有不同提法,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能够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另一类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研究学者比较系统的建立生命教育理论架构的是南京师大的冯建军教授,他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针对当代中国教育“对生命的疏离和对生命的遮蔽现象”,以及青少年自杀、杀人、残害动物的事件和漠视生命的心理倾向,提出了“教育即生命”[4]的命题,并构建生命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2005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中小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如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5]。其含义有以下两点: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就应落实在以健康为基础,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以情感为纽带,即珍惜、热爱、尊重生命;以价值为导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走好人生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历程中进行的,而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和内心自我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者的和谐关系。
台湾学者王学风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6]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吴文菊同志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7]这些定义都很具体,应该说国内学者在生命教育的概念定义上基本不存在什么分歧,只是在外延的大小方面稍有区别。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1、生存意识的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体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态度的教育以及死亡体验的教育。2、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3、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上海市中小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致力于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适应和处理好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使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根据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学生生命成长、教育与民族兴衰的必然联系,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必须倡导“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奠基”这样一个核心理念,使教育工作者树立这种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必须把珍爱生命、热爱和平、关注环境、关爱他人、关怀人类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不同的标准。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无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任何教育,都不会忽略这样一个培养目标,那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追求,教育的一切目标都将无法实现或者失去了教育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善良的生命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
总之,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了解、休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价值的教育活动。学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珍惜生命与人生,热爱生命与人生,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并使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既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又可以避免学生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
(三)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青少年坠楼轻生、校园暴力、绑架虐待、杀人分尸等骇人听闻事件的不断发生,促使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探究。应该说,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当今社会受科学和技术支配程度的增强,人类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特别是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社会上自杀等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些无疑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2.学业负担的日益加重
面对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休止的上课、补课,做不完的各种作业,致使不少学生出现严重的厌学倾向,他们觉得学习生活枯燥单调,厌烦作业,害怕考试,对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3.生理心理的严重失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早熟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年龄较生理年龄要低,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情绪的紧张和行为失调。有些学生意志品质差,自由散漫,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好打架、赌博、沉迷于游戏机房,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4.学校德育的日益淡化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德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致使不少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没有追求生活激情、没有持久学习动力和毅力。他们一遇到挫折便悲观失望、无所适从,不懂得珍视生命,追求生活乐趣。
5.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
虽然近几年学校从多方面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创建平安校园,但各种事故还时有发生,特别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和活动的安全措施不当造成的意外伤害让人触目惊心,每年因水、电、火、交通等事故造成的学生伤亡人数仍比较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十分缺乏。
面对上述情况,除了优化社会教育环境,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更需要班主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班主任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从认知、体验和情意三个层次上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生命、体验生活,力求做到“知、行、思”相结合。通过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对各种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分辨能力,消解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避免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和生活幸福之人。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意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所在地。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所以,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呼吁班主任“把班级还给学生”,强调我们在班级建设活动中,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集体和个体的生命价值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和超越,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生气勃勃、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集体。
1.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并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学生在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活动中创生的,个人对自己在班级中承担的角色、所处地位的体验,以及对这一群体的态度,对各种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满足程度,构成了个体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由衷的感到快乐。因为学生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学生的肯定,他才感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同学是有价值的,才会感到受教育的快乐。这种快乐同样也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实行管理角色轮换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个体创造精神和合作、发展能力是学生生命价值在班级中的具体表现。在班干部的产生上采取竞选制,在班干部的任用上实行轮换制。班长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经同学表决通过。这样既可避免少数班干部的以权谋私,也可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其他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制,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许多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尤其是通过实行角色轮换,使学生越来越开始认识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进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统一。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得到明显提高。
3.共同美化教室环境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尽最大力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精心设计,努力使教室四壁生辉。教室前面的国旗和校训,时刻提醒学生、激励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关心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在教室的两侧悬挂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让学生时刻感受伟人们实事求是、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起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班级植物角、图书角,既美化教室环境、净化教室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又成为培养学生观察力,了解植物生长知识的一种途径,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才华得到展示、兴趣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二)在师生关系中体现生命关怀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发展”。班级是学校机体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细胞”,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要使班级成为孩子们充满生命潜力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学会理解、尊重、宽容学生,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他们构筑增进生命主体意识的“新家园”。
1.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唯一。
在现实生活中,“误解”是导致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基本原因之一。理解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学会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要用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喜悦需要有人分享,成功需要有人欣赏;烦恼需要有人共担,失败需要有人慰藉。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班主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倾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2.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尊重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当学生以生命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观察生命的演变,不能漠视他的存在。尊重生命,就是要学会宽容。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受到教师重视的。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诱导学生敢于放大自己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3.宽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就精神世界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宽容学生就意味着班主任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班主任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三)在集体活动中拓展生命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一个班集体要想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把实践和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活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自己的人格。
1.在班会课中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的重要平台。生命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下去。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孕育成长的不易,知晓生命降临的过程,进而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美好。通过班会课探讨有关生命认识的话题,组织开展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竞赛活动,如:网络的危害、毒品知识、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知识,逐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同时,突出与生命安全相关的教育,比如饮食卫生、交通规则、遵纪守法、紧急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生命安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
2.在集体活动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的培养,把学生热衷的集体活动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增加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懂得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任何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伤害的念头和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提高珍惜生命的觉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通过集体活动中的互帮互助,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美好;通过多样的竞赛,体会成功的快乐与自豪;通过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以感恩之心善待自己的躯体;通过种植花木、饲养动物,从中体会生命的奥妙与可爱等等。还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如通过拜访敬老院,参观工厂、商店、法院、监狱,增加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认识生命的丰富与多彩;通过旅游领略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之美;通过劳动,感受奉献的快乐与满足等。总之,要充分挖掘集体活动中所隐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合作、拼搏、进取、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不断提高生命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3.在主题教育中感受生命教育的意义
以“生命教育”为主旨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生命意识教育。如“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世界环境日”举行绿色环保行动、世界禁毒日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和社会,具有主体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在各种欲望、利益、追求错综交织的世界里,把握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将“自我”融入社会大背景中去拚搏,奋进;懂得在学习有困扰、生活有矛盾、心理有压力、思想有疙瘩的时候,不妨跟老师、好友谈谈,不妨与有坎坷经历的人交流对话,不妨为亲友照料一次小孩,不妨走出户外看看晴朗的天空,不妨种植一种花卉、饲养一种动物……从中得到生命的启迪,排遣心中的郁结,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在班主任工作渗透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生命涵养,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我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级气氛温馨和谐,班风学风积极向上,整个班级焕发了生命的活力,班级先后获得崇明县优秀雏鹰中队和崇明县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实践研究中,我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认为要切实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Ⅶ 请问《中小学教学研究》怎么样啊认可度高不

刊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主办: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CN: 21-1396/G4
邮发代号: 8-23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小学教学研究
创刊时间:2000
在中国知网上查到的 不算很权威,但肯定是正规刊物

Ⅷ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系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崔大林同志兼任名誉院长。 现有教职员工 76人,其中教师58人,教辅及后勤管理人员18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博士2人、硕士22人、在职攻读硕士8人、国外攻读硕士3人;双聘教授1人; 客座教授 23人 ;教师中有国家级裁判员 3人,在国家级学会兼职3人,在省级学会兼职20余人。

---- 学院现有体育课程教学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3个硕士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目前 承 担着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本科专业、公共体育、成人教育 五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并于 2003年建立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另外,中国体育软科学网站设立在我校,也是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下设的体育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体育信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单位。

----学院教师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项、中央教课所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部体育社科项目14项、 省级课题 43项、校级课题 20余项 ,出版著作和教材 22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80篇; 获得雅典奥运会、亚洲体育科学大会、世界心理学大会、世界大学生、中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各类学术会议奖励 100余项; 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8项,出版教学课件7个。2005年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学院还与国家体育总局、辽宁省体育局、沈阳市体育局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另外,学院与韩国建国大学李雄基教授在我院设立了“李雄基奖学金”。

----我校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乒乓球和武术2支高水平运动队,2002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女子团体第四名,男子单打第二名; 2005年参加 在天津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团体第四名,女子单打第五名;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乙 B联赛上,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第27名。 目前学校建设有大学生体育俱乐部 12个,在全国首创王军霞健康跑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和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大会。现为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健美操分会会员单位;2004年我校被 省教育厅授予“体育贡献先进单位”,2005年在十运会上我校被 授予“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体育与健康系、体育社科研究中心、 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和场馆服务中心 7个部门。学院拥有可容纳4000名观众的文体馆、综合训练馆和国际标准田径场地各1个。南、北、东运动场区各1块,包括网球场17块、篮球场20块、排球场18块、田径场2块、足球场2块。

----几年来,体育科学学院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全体员工决心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到2010年把体育学科建成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大学体育与高水平队协调发展,体育社科特色突出、学科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显著,人文环境和谐,全国知名、有实力、有影响的省属一流教学研究型体育科学学院。

Ⅸ 沈阳师范大学怎么样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著名教育家董纯才、车向忱、吴伯萧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1年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1799亩,建筑面积71.7万平方米,藏书139.75万册。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9087人,硕士研究生481人,教育硕士590人,留学生180人。现已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师资及各类人才,为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和教育科学学院、科信软件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戏剧艺术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和11个校属系部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5个,硕士授权点31个,是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单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具有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及共建重点学科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7个,综合性实验室12个,设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昆虫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机构3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4个。

学校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本科专任教师78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

Ⅹ 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结果(2011-11-30 11:49:43)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论文评比
关于我会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结果的

通 知

各会员单位:

我会于2011年5月5日发出“关于召开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的预备通知”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27个会员单位认真落实,积极做好论文的征集工作,并按要求,提交了201篇参评论文;部分一线中学数学教师、中学数学教研人员还提交了自行投稿的参评论文,经我会会刊编辑部初评,提交了52篇参评论文,共计253篇。

由我会学术委员组成的评委会分三个小组对上述253篇论文进行审阅、初评。期间,评委之间进行了情况沟通、交流,并于2011年10月25日举行评委会全体会议,提出了评审结果的建议名单。经我会理事长会议审议通过,确定了一等奖获奖论文28篇、二等奖获奖论文118篇、三等奖获奖论文96篇(名单附后)。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1年 11月29日

报:中国教育学会

发: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位理事、咨询委员

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共28篇,排名不分先后)

参评单位 题目 单位 作者

北京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李 梁

北京 样例呈现方式对数学归纳法学习的影响 北京大峪中学 武春波

天津 促进“学、思、知、行”有机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金英

辽宁 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策略:话语权再分配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景 敏

上海 PISA数学素养测试研究对上海数学教学、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黄 华

评价及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启示

上海 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数学教师PCK的发展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翟立安

孙 晖

上海 初中数学练习订正及自我反馈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明珠中学 陈晓娟

浙江 “情知性”教学的特征与操作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余功蔚

安徽 为藏生的数学思维插上翅膀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刘 丽

——培养内地藏生数学思维的尝试

福建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谢雅礼

江西 创设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江西省上高二中 刘功骚

山东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报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知屹

王俊亮

河南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杜志国

湖北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活水源头来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等 数学课题组

——湖北省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湖北对学生解代数证明题困难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湖北省武汉六中 袁泉润

湖南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初探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学 徐 进

广东 对一种全新的选拔性考试量分法的实证研究 深圳外国语学校 袁智斌、郭梦绮、

袁可馨、肖桐桐

广东 初中数学大规模考试的命题研究与实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室 郑喜中

广东 构建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蔡映红

重庆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简议 重庆市育才中学 宋飞达

四川 加强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 段小龙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阅读教学 四川省成都七中 何毅章

云南 加拿大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对比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邦杰

新疆 怎样建立和利用初中数学纠错本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 王 茸

新疆兵团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新疆兵团第二中学 徐 波

编辑部 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实”、“活” 浙江省义乌中学 朱恒元

编辑部 数学课堂生成资源中的技术因素 浙江省黄岩中学 金克勤

编辑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张娟萍

编辑部 新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视角、新启示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林 风

——例谈图形计算器的应用

二等奖(共118篇,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许云尧 北师大二附中 高雪松

北京密云二中 张德广 北京十二中 蔡春晖

天津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李桂英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哈 欣

天津市西青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严 安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中学 张宗玲

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大庄子中学 王德权

河北

河北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 杜 建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 璐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立山/卢艳华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车往镇中 张海英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刘 朋

山西

山西省大同一中 董 凯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校 梁 婕

内蒙古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 万文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魏 莉

内蒙古包头市共青中学 黄丽兰

辽宁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 贾 萍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周善富

辽宁省大连二中 马志华 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王冰

黑龙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 刘志刚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戈冉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 马静微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初中部 林晓颖

上海

上海市行知中学 赵传义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刘 达/徐炜蓉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朱伟达/茅晓明

浙江

浙江省嵊州市第二中学 周继明 浙江省义乌中学 方 治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洪武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 李春梅

浙江省杭州普通教育研究室 李学军

安徽

安徽省青阳中学 章义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教研室 汪春杰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中学 汪宗兴 安徽省六安市教研室 贾兵/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王锐

福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陈德燕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洪丽敏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二中 曾峰涛

江西

江西省崇仁一中 陈永华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肖淑如

山东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孙友方 山东烟台第二中学 孙雪钰

山东省平度市麻兰镇中学 王同义 山东省实验中学 潘洪艳

河南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周召峰 河南省平顶山市教研室 许晓慧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教体局教研室 赵群峰 薛振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阳中学刘红霞

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素珍 河南省许昌高中 赵小强

湖北

湖北省孝感高中 幸 芹 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陈作民/湖北省宜昌市八中 史艳华

湖北省天门市教研室 刘兵华

湖南

湖南师大附中 谢美丽/彭荣宏 湖南师大附中 曾 辉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龚 玲

广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初级中学 钟婷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郝保国

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罗开初

广西

广西师大附中 刘晓荣 广西南宁三中 陈华曲/黄河清

广西南宁三中 黎承忠/黄河清 广西南宁三中 李春阳/黄河清

广西南宁三中 陈康/黄河清 广西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张小雄/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欧慧谋

海南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 谢学方 海南省琼海市龙江华侨中学 卢燕

海南省保亭思源实验中学 陈祖艳

重庆

重庆市铜梁县巴川中学 官正伟 重庆市育才中学 余彪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 叶国民

四川

四川省宜宾市教科所 郭青初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左 谦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 赵绪昌

贵州

贵州省盘县第六中学 郭炫伶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王兰

云南

云南省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吉标 云南省昆明第八中学 王学先

青海

青海湟川中学 解占寿

宁夏

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 马惠芳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马自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刘建国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丁永海

新疆

新疆玛纳斯县教育局教研室 潘庆昕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丁志明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研室 徐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 张 燕

新疆实验中学 曹湘江/陈娟

新疆兵团

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中学 郭 玺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卢新源

编辑部

上海市松江二中 卫福山 浙江省龙游县模环初中 徐伟建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周礼寅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王万丰

浙江省绍兴柯桥中学 余继光 湖北省钟祥市第五中学 杨 辉/孙红强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龚 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孙树德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 谢光亚 浙江省仙居实验中学 齐秀华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安洲中学 郑燕红 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张卫明

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吴和贵 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易良斌

安徽省合肥一中 张中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孙向东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 刘晓东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田祥高

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赵明越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沈灿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高伟洪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中学 刘荣锋

北京市第二中学 唐绍友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先芳

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王良军

阅读全文

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谢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